第二百八十四章 准备拔毛
��着冷汗说道:“想不到乱贼没流窜进陕西腹地,倒盯上了潼关。幸亏老夫提前有了准备,否则现在才去增援潼关,能不能及时赶到都是一个问题,西安城里的乱贼再出兵追击,我们的主力可就要被前后夹击了。”说到这里,孙承宗心里忽然‘嘎当’一下,开始醒过味来,喃喃道:“不对啊,杨作楫担任河南巡抚七年,期间只是在天启四年回过一次京城,张好古小子天启五年才步入的仕途,又从来没有来过河南,和杨作楫也从来没见过面,怎么可能和杨作楫是生死知交…………?”

  “糟糕!”想到这里,孙承宗一拍花白头发,懊恼道:“气杀老夫也,又上这小子的当了,这小子早就算准老夫的心思和反应了!”孙承宗在西安城外懊恼又被张大少爷狠摆一道的时候,天启九年二月初七,张大少爷的军队已经在孟津渡过了黄河,全踏入河南府境内,因为陕西军情告急,河南巡抚杨作楫和巡按鲍奇谟早早就赶到了潼关亲自督阵,指挥军队严防死守,所以前来码头迎接张大少爷只有河南道御史梁之栋与洛阳知府陈奇瑜。宾主见面,张大少爷第一句话就问道:“潼关的军情如何了?乱贼有没有进犯潼关?”

  “回部堂,刚收到的塘报,两天前,陕西乱贼六万余人,已经抵达了华阴,不出意外的话,潼关那边现在已经开战了。”梁之栋恭敬答道。张大少爷一惊,赶紧又问道:“那陕西孙阁老那边,有没有给潼关派遣援军?”

  “派了。”梁之栋的回答让张大少爷长舒了一口气,“孙阁老派来的延绥总兵张应昌将军五天前就已经抵达了华阴,而且也接受了杨中丞的邀请,率领本部三千军队移驻潼关帮助守城。”

  “谢天谢地。”张大少爷擦了把冷汗,拍着胸口说道:“张应昌我知道,从天启六年开始就活跃在平乱战场上,从一个参将升到总兵,也立了不少功劳,有他在潼关助战,我多少可以放心点了。”说罢,张大少爷又赶紧问道:“对了,梁大人,陈大人,河南守卫潼关的军队情况如何?把你们知道的全告诉我。”

  “多谢部堂关心河南情况。”梁之栋拱手道谢,介绍道:“部堂,我们河南因为久无战事,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没设立过总兵,除去地方守备军队外,仅有两员副将陈永盛和芮琦统属军队分驻洛阳、开封,协助镇守地方,但两位将军手里的兵力都只有四五千人,这次杨中丞紧急抽调军队增援潼关,总共只抽调到了大约五千军队,加上潼关原有的千余军队,所以能够参战的河南军队,仅有六千余人。”

  “就这么点?太平了这么多年,武备松弛得也太厉害了。”张大少爷又皱起眉头。梁之栋苦笑说道:“部堂所言极是,河南的武备,确实太松弛了一些。但还有个坏消息,部堂大概还不知道,因为久无战事,河南军队的欠饷缺粮情况十分严重,士兵们最长的已经有九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亏得杨中丞甚得人望,保证战后一定如额发放,所以才没有闹起来,也老老实实的随着杨中丞到了潼关打仗。但粮草问题,杨中丞就没办法了——潼关的粮草,最多只能用半个月,杨中丞无数次派人催促,但户部和兵部的粮草何时才能送到前线,现在还说不准。”

  “这完全是个烂摊子啊,杨作楫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张大少爷倒吸了一口凉气。旁边的洛阳知府陈奇瑜则战战兢兢的说道:“张部堂,你这次过境洛阳,如果想要在洛阳就地取粮的话,那卑职该死,只能对你说对不起了。河南大旱八年,蝗灾八年,官府粮库里早就是空空如也,卑职就连一颗粮食都拿不出来了。”

  “别怕,我的粮草还算充足,勉强够用到潼关。”张大少爷的话先让陈奇瑜提到嗓子眼的心放回肚子里,接下来的话却又把陈奇瑜吓得扑通跪下——张大少爷微笑说道:“这次西安沦陷,西安城里的粮草肯定损失惨重,在朝廷的军粮没有送抵前线之前,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