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守夜
的样子。

  “不错的酒,刚开始看到包装,我还以为不成的。”陈明洛对父亲说道。

  陈通达抿了一小口,然后对儿子说道,“嗯,包装的确是差了一些。”

  接着陈通达又说道,“其实早些年间,凌河两岸做酒的小作坊很多,这一带至少也有上百家,曾经远销附近十几个省份,也有一定的名气,只是最近十几年间渐渐地没落了,凌河特酿算是坚持的比较久的,质量也算是最好的。”

  “为什么没落了?”陈明洛有些好奇地问道。

  “主要就是粮食供给的问题。”陈通达回答道。

  白酒行业的没落,在国内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建国以来经历了几次起起伏伏,变化很大。

  当年刚建国的时候,大家的干劲儿都很足,连接几年也获得了粮食丰产丰收,中国人高兴之余总是要喝点儿酒的,这就造就了第一次白酒行业的复兴,可是到了六零年,也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来临之后,大家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粮食来酿酒?这就是第一次白酒行业的衰落。

  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的迅速增产给白酒行业的复兴带来了第二次机会,而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也使得白酒在生活当中的比例提高了许多,一时之间各地的许多种地方品牌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而在这之后,白酒行业又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固态发酵和其他的一些新标准开始对白酒行业进行规范,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很多小型的白酒企业干不下去了。

  凌河特酿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艰难地生存了下来,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酒能够活下来,主要就是口感好,醇厚地道而且不上头,你喝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感觉,不会闹那么大的后劲儿,让人浑身难受。”陈通达平时是喜欢少喝上两口的,因此对于这个凌河特酿的评价颇高,也就是因为这酒对上了他的胃口。

  陈明洛听了老爸这么说,不觉又喝了一口,认真地品咋了一下,果然回味良好,醇香悠长,他也忍不住说了一声,“好酒!这酒只呆在小作坊里面,未免有点儿可惜了。”

  明阳市是产粮大市,每年的结余不少,天生就适合酿酒行业的发展,因此陈明洛觉得像凌河特酿这样的美酒仅仅是窝在本地,供少数人品尝,实在是有点儿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味道。

  陈通达点头回答道,“其实萧市长是有过这方面的打算的,比如说整合一下明阳市的酿酒业,将凌河特酿的技术引进,打造明阳自己的白酒品牌,可惜的是市里面持赞同意见的人太少。”

  “为什么不赞同?”陈明洛有些疑惑地反问道。

  酿酒业如果发展起来的话,对于明阳市的经济总量的贡献应该是比较大的,更不要说近年来明阳市有些行业诸如纺织类企业已经有些穷途末路的感觉,职工们下岗的下岗,改行的改行,社会上无形当中出现了很多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如果酿酒行业可以异军突起的话,不但是属于低污染行业,同时也可以解决很多工作机会,这样的好事儿,怎么居然还得不到多数赞成?

  “主要还是因为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八大名酒都步履维艰,更不要说新酒入市了,多数人认为把钱投在没有把握的白酒行业当中,那是有去无回。”陈通达解释道。

  陈明洛听了顿时撇嘴道,“目光短浅。”

  凡事都是有周期的,既然白酒行业已经萎靡了好几年,那么触底反弹的日子也就快了,从去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