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心灵鸡汤
�书还来不及,谁还会帮不如自己的人一把。
黄碧友也怕林延潮为难道:“延潮,你不是治尚书吗?我手头上正好有一本转录尚书大题小题的文府,你随时可以拿去看,什么时候还我都行。”
林延潮点点头,这个可以有啊,这题库文府,本来就是他要去书楼里借的,但书楼里规矩麻烦,一册书一个月内必须还回去,一次还仅能借三册,这是铁规矩,林延潮给管书塞钱也没用。
所以能随时手头上有本书随便翻,还是挺不错的。
见黄碧友许诺,朱向文着急了道:“延潮兄,我也没什么书籍,就是有一册闱墨,是这几年侯官,闽县试的闱墨,如果你想看,随时可从我这拿啊。”
所谓闱墨,就是在考试考官选定中式文字,相当于考试范文了。
林延潮心道这也不错,于是道:“我帮你们说一说吧,到时候就看陈兄意思了。”
两人都是十分高兴,唯有于轻舟去意已定,事不关己自己吃着饼子无动于衷。
次日林延潮向陈行贵说了这事,陈行贵一口答允道:“既是林兄的面子,我是一定要卖的。春秋社人也蛮多的,大家可以治春秋时讲会一次,治四书时讲会一次就行,大家愿意去哪,就去哪,这样人也少了。”
“至于黄碧友我荐他去研习诗经的社就好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朱向文,黄碧友二人得知事情搞定后,都是十分高兴,当下各自将说好的书,都给了林延潮。
拿到想要的书籍,林延潮不由十分高兴,这下自己可是省事多了。
这一日到林府听课。
这已经到了腊月,一年最末的时候了。
林府上下已是准备要辞旧迎新了。
林延潮也算在这位复章居士下面,听了好几次课了。
这几日来,林延潮对这居士的学问已是十分佩服,而且对方的见识,也并非是仅是一般的教书先生那样,言辞很少虚文,不空洞。不是那种书生之见,纸上谈兵的,而是真正是实践过的那种。
几次下来,林延潮也看清对方绝不会是落魄书生,而说话时是不是会冒出一两句官腔。而且平时讲官话也是说得很正宗,并非是纯粹地方腔味混杂的官腔,舌头有些硬,似乎有在北方游历过。
此人多半是在外地做过官,然后要么辞官不作,要么就是丁优在家,故而教书打法时间。
当然这在明朝也是很正常,在后世就算你考个好大学,也不如毕业后有个好工作。但在明朝,那些任性的读书人,费尽千辛万苦考取功名后,却经常只当了一两年官,就回家养老了。
这乍看还满符合读书不为稻粱谋这句话,但实际上主要考取举人后,读书人的待遇就已是相当不错了。
经常有的官员,一路上干干停停,数起数落,闲得就去当官,累了就回家歇着。
比如历史董其昌出仕后一不如意,就养病回家,家食二十余年,朝堂闹得不可开交,他却有闲工夫,不仅将书画技能点满,还顺便祸害了一下乡里,然后在家闲得蛋疼后,就又出仕为官。
三起三落,这边为官,那边又享受长假,人生过得真是无比滋润。
尽管猜出对方可能是致仕官员,但是林延潮仍旧是该顶嘴时就顶嘴,该抬杠时候就抬杠,管他呢。
&e
黄碧友也怕林延潮为难道:“延潮,你不是治尚书吗?我手头上正好有一本转录尚书大题小题的文府,你随时可以拿去看,什么时候还我都行。”
林延潮点点头,这个可以有啊,这题库文府,本来就是他要去书楼里借的,但书楼里规矩麻烦,一册书一个月内必须还回去,一次还仅能借三册,这是铁规矩,林延潮给管书塞钱也没用。
所以能随时手头上有本书随便翻,还是挺不错的。
见黄碧友许诺,朱向文着急了道:“延潮兄,我也没什么书籍,就是有一册闱墨,是这几年侯官,闽县试的闱墨,如果你想看,随时可从我这拿啊。”
所谓闱墨,就是在考试考官选定中式文字,相当于考试范文了。
林延潮心道这也不错,于是道:“我帮你们说一说吧,到时候就看陈兄意思了。”
两人都是十分高兴,唯有于轻舟去意已定,事不关己自己吃着饼子无动于衷。
次日林延潮向陈行贵说了这事,陈行贵一口答允道:“既是林兄的面子,我是一定要卖的。春秋社人也蛮多的,大家可以治春秋时讲会一次,治四书时讲会一次就行,大家愿意去哪,就去哪,这样人也少了。”
“至于黄碧友我荐他去研习诗经的社就好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朱向文,黄碧友二人得知事情搞定后,都是十分高兴,当下各自将说好的书,都给了林延潮。
拿到想要的书籍,林延潮不由十分高兴,这下自己可是省事多了。
这一日到林府听课。
这已经到了腊月,一年最末的时候了。
林府上下已是准备要辞旧迎新了。
林延潮也算在这位复章居士下面,听了好几次课了。
这几日来,林延潮对这居士的学问已是十分佩服,而且对方的见识,也并非是仅是一般的教书先生那样,言辞很少虚文,不空洞。不是那种书生之见,纸上谈兵的,而是真正是实践过的那种。
几次下来,林延潮也看清对方绝不会是落魄书生,而说话时是不是会冒出一两句官腔。而且平时讲官话也是说得很正宗,并非是纯粹地方腔味混杂的官腔,舌头有些硬,似乎有在北方游历过。
此人多半是在外地做过官,然后要么辞官不作,要么就是丁优在家,故而教书打法时间。
当然这在明朝也是很正常,在后世就算你考个好大学,也不如毕业后有个好工作。但在明朝,那些任性的读书人,费尽千辛万苦考取功名后,却经常只当了一两年官,就回家养老了。
这乍看还满符合读书不为稻粱谋这句话,但实际上主要考取举人后,读书人的待遇就已是相当不错了。
经常有的官员,一路上干干停停,数起数落,闲得就去当官,累了就回家歇着。
比如历史董其昌出仕后一不如意,就养病回家,家食二十余年,朝堂闹得不可开交,他却有闲工夫,不仅将书画技能点满,还顺便祸害了一下乡里,然后在家闲得蛋疼后,就又出仕为官。
三起三落,这边为官,那边又享受长假,人生过得真是无比滋润。
尽管猜出对方可能是致仕官员,但是林延潮仍旧是该顶嘴时就顶嘴,该抬杠时候就抬杠,管他呢。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