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古代的世界大战
�王时期。”
他真是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对中国历史了解得不少。
“战国时代?那时华夏正处于内乱,要是亚历山大打到华夏来,华夏难以抵挡呀!”程晓天吃惊不已。
李隆基很感兴趣的问道:“还请大师说得详细些。”
艾奈斯.伊本.马立克应一声,道:“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却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一直往东,打到天竺的恒河流域,由于将士们厌战,他不得不撤军,病死时,不过三十三岁。就是如此年青的皇帝,他征服的地域不比大食小。”
李隆基眉头一轩,很是兴奋的道:“朕真的惋惜,没有与这样的皇帝并世而生,要是并生的话,打上一仗,不论胜败此生不虚了!哦,亚历山大没有打到华夏来,是他的幸运,他要是打到华夏来,他一定会折戟华夏!”
有很多人在讨论,认为亚历山大打到中国来的话,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无法应对,而李隆基的结论却与此相反,陈晚荣不由得大奇,问道:“皇上,何以见得?”
李隆基眼睛放光道:“不要以为战国大乱之世,华夏就无力抵挡外敌入侵,那就大错特错了。秦惠文王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以耕战为事,军队的战斗力极其强悍,不仅百姓愿战,他们的装备也是天下罕见。铁兵器、铁甲,还有威力巨大的弩。据大师说,西域一带的国家对弩不重视,要是亚历山大打到华夏来,他的军队尽管善战,他能经受得起秦军的弩阵么?”
秦弩的威力有多大,只需要看看在北地出土的箭矢就知道了。虽然那是一百年以后的事情,不过,秦惠文王时代,秦国的兵器获得长足进步,引领风骚,亚历山大的军队不如秦军。
李隆基接着道:“再说当时的将帅,白起已经崭露头角,不久之后,白起就会率领秦军大举东进,杀戮无数。和白起同时代的名将还有乐毅和田单。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即将登上王位,赵国也即将进行变革。
“亚历山大要进入华夏,他不可能从吐蕃来,那里道路太险恶,不可能到达华夏。他只能从西域过来,西域的戈壁就足以让他的军队筋疲力尽。等他到了华夏,他的军队还剩下多少战力呢?”
战国时,丝绸之路还没有开启,亚历山大的军队穿越戈壁到达中国后,必然是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李隆基这说法很有见地。
李隆基往下说道:“不要以为战国时代,列国务征战,就不能抵抗外敌,那就错了。要是亚历山大到达华夏,必然引起列国联合抵抗。至于别的国家不敢说,秦国和赵国肯定会联手对付他。赵武灵王在阴山和匈奴对阵时,秦昭王就下旨给九原的秦军,要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要是赵军不敌,马上增援。同时,秦昭王还命令九原的秦军给赵军提供粮秣。那时,秦赵可是世仇,在内地打得不可开交,秦军已经集结完成,做好攻赵的准备,秦昭王听说赵武灵王在阴山和匈奴要大战一场,竟然下令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行动。
“秦赵联手,可以荡平天下,何在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称雄西域,那是他的运气!春秋之际,夷狄侵扰中原,几乎占光了华夏的土地,最后还不是给打出去了!只要华夏万众一心,亚历山大又算得了什么?”
这说法非常新颖,陈晚荣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道理。
李隆基只是说了最主要的事情,还有一些没有说,孙膑才隐居十几年,要是他在世的话,说不定会出山对抗亚历山大,那就太精彩了。
艾奈斯.伊本.马立克虽然熟知中国历史,也是没有想到这些,不得不佩服:“陛下学�
他真是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对中国历史了解得不少。
“战国时代?那时华夏正处于内乱,要是亚历山大打到华夏来,华夏难以抵挡呀!”程晓天吃惊不已。
李隆基很感兴趣的问道:“还请大师说得详细些。”
艾奈斯.伊本.马立克应一声,道:“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却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一直往东,打到天竺的恒河流域,由于将士们厌战,他不得不撤军,病死时,不过三十三岁。就是如此年青的皇帝,他征服的地域不比大食小。”
李隆基眉头一轩,很是兴奋的道:“朕真的惋惜,没有与这样的皇帝并世而生,要是并生的话,打上一仗,不论胜败此生不虚了!哦,亚历山大没有打到华夏来,是他的幸运,他要是打到华夏来,他一定会折戟华夏!”
有很多人在讨论,认为亚历山大打到中国来的话,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无法应对,而李隆基的结论却与此相反,陈晚荣不由得大奇,问道:“皇上,何以见得?”
李隆基眼睛放光道:“不要以为战国大乱之世,华夏就无力抵挡外敌入侵,那就大错特错了。秦惠文王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以耕战为事,军队的战斗力极其强悍,不仅百姓愿战,他们的装备也是天下罕见。铁兵器、铁甲,还有威力巨大的弩。据大师说,西域一带的国家对弩不重视,要是亚历山大打到华夏来,他的军队尽管善战,他能经受得起秦军的弩阵么?”
秦弩的威力有多大,只需要看看在北地出土的箭矢就知道了。虽然那是一百年以后的事情,不过,秦惠文王时代,秦国的兵器获得长足进步,引领风骚,亚历山大的军队不如秦军。
李隆基接着道:“再说当时的将帅,白起已经崭露头角,不久之后,白起就会率领秦军大举东进,杀戮无数。和白起同时代的名将还有乐毅和田单。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即将登上王位,赵国也即将进行变革。
“亚历山大要进入华夏,他不可能从吐蕃来,那里道路太险恶,不可能到达华夏。他只能从西域过来,西域的戈壁就足以让他的军队筋疲力尽。等他到了华夏,他的军队还剩下多少战力呢?”
战国时,丝绸之路还没有开启,亚历山大的军队穿越戈壁到达中国后,必然是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李隆基这说法很有见地。
李隆基往下说道:“不要以为战国时代,列国务征战,就不能抵抗外敌,那就错了。要是亚历山大到达华夏,必然引起列国联合抵抗。至于别的国家不敢说,秦国和赵国肯定会联手对付他。赵武灵王在阴山和匈奴对阵时,秦昭王就下旨给九原的秦军,要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要是赵军不敌,马上增援。同时,秦昭王还命令九原的秦军给赵军提供粮秣。那时,秦赵可是世仇,在内地打得不可开交,秦军已经集结完成,做好攻赵的准备,秦昭王听说赵武灵王在阴山和匈奴要大战一场,竟然下令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行动。
“秦赵联手,可以荡平天下,何在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称雄西域,那是他的运气!春秋之际,夷狄侵扰中原,几乎占光了华夏的土地,最后还不是给打出去了!只要华夏万众一心,亚历山大又算得了什么?”
这说法非常新颖,陈晚荣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道理。
李隆基只是说了最主要的事情,还有一些没有说,孙膑才隐居十几年,要是他在世的话,说不定会出山对抗亚历山大,那就太精彩了。
艾奈斯.伊本.马立克虽然熟知中国历史,也是没有想到这些,不得不佩服:“陛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