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保全
��意思。

  所以,韩世忠并无多余言语,几乎是拱手而去。

  而韩世忠带着军中诸将一走,赵官家继续分派,却是在河间府正式立下行在,以吕颐浩、吴玠留河间城,接管河北前线后方文武庶务,以田师中部主导河间周边防务,然后自家居然真的带着少数近臣与一半班直,外加一位工部尚书胡寅,往黄河上去了。

  并于二月廿七日抵达景城,还见到了鲁王张荣。

  君臣许久不见,河畔交谈,气氛倒是比之前轻松许多,不过即便是张荣也不能免俗,对待封王一事颇有不安兼感激,又花了赵玖许多功夫方才安抚妥当。

  而张荣也不是闲着无事的,他在此处专候赵官家,待到面圣之后,第二日便重新启程,乃是催动水师继续顺流而下,进取沧州,参与到燕京攻略中去了。

  且说,赵玖此时勘察黄河水文未免可笑,甚至就算是现在要修黄河,也轮不到他一个外行来勘察……河间之行,本质上还是要见一见河北方面军,然后监督诸将进取燕京的意思。

  故此张荣一走,这位官家反而彻底无事起来。

  不过,也可能正是刚刚见过张荣的关系,这位官家穷极无聊之下,忽然便想起了自己似乎已经拖更很久了,然后居然开始凭河码字。

  “臣冒昧……但为何不是《水浒传》?”

  二月最后一日的黄河畔,春风拂动人心,傍晚时分,自景城出来接驾的胡寅于河堤上接过了赵官家从座前几案上递来的文稿,只是一看,便有些奇怪。“《西游降魔杂记》也可啊?”

  “《水浒传》、《西游降魔杂记》与朕何干?”赵玖言之凿凿。“随手写的短篇,胡尚书是有学问的,何妨看看?”

  胡寅强忍着某种冲动蹙眉认真去看,而一看之下,却也不知道从何处吐槽,唯独看到最后,终于感慨起来,大约懂得了赵官家的意思。

  原来,这个短篇唤做《玉观音》,乃是近来流行的小说文体,所谓上面接着唐传奇,下面学着某位官家拒不承认的《水浒传》、《西游降魔杂记》那种白话文字,现实中附和着如今越来越兴盛和复杂的杂剧表演来的那种。

  如今,东京城的太学生就喜欢写这种本子,寻和尚和道士们换零花。

  剧情嘛,也很通俗。

  无外乎是一个装裱匠家庭出身的小女家,生的聪明伶俐、美貌异常,但因家贫,老早便被卖给了长安某位王爷当使女。

  这也算是标准的流行开局了。

  可谁知道这官家居然来了个反套路,接下来写道,那王爷是个粗俗豪气的,只因小女家做事妥当干净,恰好府中又有个玉匠手艺好、人老实,便要赐婚。谁想,那小女家天生倔强,一心想求个好婚姻,只因一开始不知道玉匠人品到底如何,再加上有个王爷麾下亲军头子看上小女家,中间作梗,污蔑玉匠,所以小女家居然死活不愿,而王爷也干脆弃了此事,懒得过问。

  然而,后来日渐相处,小女家这才一日日发现玉匠不光真有手艺、而且性情好、容貌端正、为人老实,正是自家想求的那种好婚姻,于是终究又绕回来了,来了个日久生情,而玉匠也用玉料边角做了个玉观音,以作定情,准备私奔。

  结果此事又被那王府亲军头子发现,妒心发作,直接告到王爷那里。

  王爷闻得自己赐婚被拒后,二人居然又私自定情,准备私奔,自以为被剥了面子,一时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