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 信**后】
��视事,也就是有职无权,等到汪皇后正位中宫,汪泉进为泉都指挥同知府军卫,依旧是有职无权。

  一般来说这些外戚也就是给一个锦衣卫的虚职,封为伯爵,最多是侯爵,还是有职无权,享受着俸禄就好了,当然外戚待遇还是不错的,像爵位就可以世袭。

  但**皇帝对于外戚一直是防范于未然,时不时打压一下,避免其势力膨胀,像到了明世宗嘉靖帝在位期间,以外戚世封非祖制,认为“祖宗之制,非军功不封,洪熙时,都督张昶封彭城伯,弟升亦封惠安伯,外戚之封,自此始。循习至今,有一门数贵者,岁糜厚禄,逾分非法”。因此废除了外戚爵位世袭的惯例。

  在这种情况下,有明一代内宫压根干政不得,连外戚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故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曾在宫门口立下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

  其实朱元璋为了防止内宫干政,还立下过另一块铁牌。

  朱元璋曾命工部制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于宫中。

  牌用铁,字饰以金。

  里面是复著令典,对于各种规矩说的很是详细;虽然禁止太监干政那块铁牌后来被太监王振取走了,但这块禁止内宫干政的红牌倒是**被人取走。

  而且有明一代也**出现过内宫干政的情况。

  还有在洪武元*,朱元璋就命儒臣修女诫,谕翰林学士朱升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经过朱元璋对于内宫如此细心的管理,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在制度方面限制了内宫和外戚权力,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出现内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的现象。

  但弊端也不少,首先后族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了,自然是内宫干政外戚专权的情况,但用好了也是皇帝的一个强大外援。

  皇帝可以利用后族与文官集团斗,与一切不利于皇权稳固的势力去斗,自己去居中调节,从而大权独揽。

  但是很明显**在这方面制度上是一刀切,直接限制死了后、妃和外戚的权力,自然利用不到他们了。

  所以皇帝只能利用身体不全的太监来对抗文官集团,太监因为身体不全的原因,往往多是心理**之人,所以一掌权就是**殃民,其副作用还是很大的。

  其次因为**的后、妃,及其宫女多是来自民间,并非出自世家大族,所以在培养皇子方面,多是培养出一些带有市井之气的皇帝。

  诸如明宪宗,他宠爱的*贵妃是他的奶妈,从小就陪伴他身边的,*贵妃出自普通家庭,从小所受教育不好,自然影响到了明宪宗。

  由此可见这个弊端,其实潜移默化之下,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多是带有市井之气,多是任性之辈。

  当然以大局观来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制度还是很成功的。

  使得有明一代276*,**出现过内宫乱政和外戚专权的情况。

  朝廷为当时尚为信王的崇祯皇帝选妻之时,明熹宗的张皇后并不看好周氏,因为她*级最小,体质也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