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钓鱼执法
��了,纷纷出来搞事情。

  对别的国家来说,或许问题还不是太严重。对法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麻烦。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一次革命浪潮来临,都少不了法国人的身影,巴黎更是被誉为革命圣地。

  这种美誉拿破仑三世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把首都放在一座贫穷落后的小城市,也不想放在“革命圣地”。

  任何一名君主居住在革命圣地,都会感到亚历山大,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革命了。

  继位之前,拿破仑三世还以巴黎自豪过;继位之后,这种感情就一去不复返了。

  别的不说,巴黎每年发生的罢工运动、游行示威次数,直接超过了奥地利全国的总和。

  法国每年发生的游行示威、罢工运动次数,超过了整个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拿破仑三世能够坐稳皇位真心不容易。

  要是让弗朗茨选择,他宁愿去殖民地当土霸王,也不愿意做法国皇帝。

  这跟君主做的好坏没有关系,只要翻开历史书看看法国的革命史就知道了。

  作为旁观者可以一笑了之,可是作为当事人就只能哭了。天天坐在火药桶上,一项政策令一部分人不满都可能引发一场革命。

  君主制不适合浪漫主义盛行、且精力过剩的法国民众,巴黎民众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共和制适合他们。

  拿破仑三世想了想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命令各地的警察加强戒备,让巴黎的城卫军和南特地区的第七师换防。”

  换防这是拿破仑三世最常用的手段,为了避免革命党人勾结军方,巴黎的守军从来都不常驻。

  奥尔良王朝覆灭的教训已经告诉了他,不掌握一支可靠的部队,江山是坐不稳的。

  ……

  阿蒂萨是一名意大利商人,然后他还是一名民族主义者,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

  因此,1848年的大革命中他果断的站在了胜利者一方,逃过了一劫。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是一名民族主义者的本质。这些年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宣扬意大利民族主义费尽了心思。

  在维也纳政府在推广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下,阿蒂萨自然不敢逆流而上,可是在暗地里他们却建立了威尼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这是单纯的学术交流,只不过交流的都是意大利民族文化、艺术。如果只是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会引起奥地利情报组织的关注。

  关键是他们非常作死的举办了青少年艺术文化培训班,在暗中宣扬民族主义,甚至还不时流露出希望威尼西亚独立的愿望。

  奥地利言论自由,只要没有在公众场合宣讲这些思想,法律上是定不了罪的。

  至始至终,他们都只是在嘴上说,没有落到过实处。包括给青少年灌输这些思想的时候,都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德意志统一战争时期,当地政府还故意留下漏洞,希望他们采取行动,好把这帮人一网打尽。

  遗憾的阿蒂萨等人都是老油条了,在利益面前理想都要靠边站。

  意大利地区没有统一,一个威尼西亚地区脱离了奥地利独立,他们就丧失了现在的大部分市场,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