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节 买买买
�、卖……总之只要时下平民百姓能自己做的,基本都能看到,甚至罗开先还瞧见了有卖‘九连环’和简易‘鲁班锁’1之类的传统益智玩具……

  除此之外,最显眼也最受人关注的,是排满了半条街面的桃符和灯笼以及门神画像的路边摊,而另外半条街上则排开了一只只的大筐,里面装的是截好的手指粗干燥竹节——不用去问充当向导的张婉娘,罗开先自己也能分辨出来,这分明是春联与鞭炮还没有流行起来的贺岁物品。

  面对这一切,李姌这火娘子的兴致彻底爆发,一手牵着葛日娜跑回来拉着罗开先的衣袖就开始叽喳:“夫君,我们要在这里过新年,要多买些贺岁之物……要给灵州那边带礼物,还要给孩子们看新奇……看!有新制的郁垒和神荼2啊!还有这灯笼,看看,多漂亮!买不买?”

  “买!”罗开先能说什么?

  事实上,不单是李姌欣喜,实际上罗开先本人,乃至一众随从无不对市面上的物件大感兴趣,包括且格拉斯在内,连同安娜等四个女汉子,无不对这种异域他乡的事物感到万分新奇——古希腊人有赫准斯托斯3、古罗马人也曾有米诺娃4,但是这个时代混乱的南欧哪里还有这类的新奇事物?

  要知道,这时代的欧洲连灯笼都没有!

  坊市的街面不算短,大约有一千两百步,放在汴京这个城市,差不多是横跨东西半个城了,纵穿这条街,一行人用了……一个多时辰,这还是众人行速匆匆的结果,当然,收获,好吧,这个收获实在很难精准计数……

  等到他们回到街头存放马匹的地方,所有购买的物件被陆续送到这个位置……诺大的如同小山一样堆放起来,二十匹马根本无法驮载……

  “天爷,怎会买了如此多……夫君,该如何运回庄院?”急性子的李姌才反应过来,不禁感叹了一句。

  一旁抱着盏灯笼的张婉娘开口道:“三婶娘,右转有车行,雇五……六辆大车应该足够……”

  “呀,小婉儿真是冰雪伶俐!”李姌抱着比她矮了半个头的张婉娘,欢快地叫了起来。

  很显然,这是最好的办法。包括罗开先,没人有异议。

  如何雇车之类的琐事自不必说,时间刚过一个时辰,只是购买了一些杂物,兴致未尽的众人又开始了继续。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时代,君士坦丁堡的道路标识系统已经开始出现,就像是后世欧洲街道拐角矗立的那种标杆一样,上面有几个木牌用来标注街道的名字。

  而东方则截然不同。

  汴京城内,每条主街的街口或者街尾总会有一座牌楼,牌楼或木制或石制,或精致或简陋,却总是不可或缺,绸缎坊与脂粉街也同样如此。

  不过,所谓的绸缎坊可不是这个名字,街口的牌楼上,分明写着织云坊……至于脂粉街,它是与织云坊相连的一条斜街,牌楼上的名字却不似‘织云’二字那么文雅,而是简单的‘十里坊’,很显然,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取自‘香飘十里’这条俗语。

  街与街相连,大雅与大俗共容,两条街道内的房子更是彼此间隔着四步小道——为了防火,所以……这里与其说是两条街,莫如说是一片商贸区——当然,这时代并没有这样的词汇,至少宋国没有。

  连贯的两个街……区内,除了许多贩卖布匹的绸缎庄和脂粉铺子,还有很多别的店铺掺杂其中,比如……门脸不大仅有一两个人经营的成衣铺子、售卖北地皮毛的裘皮铺子、专门制作靴子以及帽子的鞋帽铺子、零星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