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遍观诸郡(上)
�聚周遭的地势形貌都画下来。”

  宣康应诺,取出纸笔,把远近形势绘於纸上。画完了,书字於旁:世祖光武皇帝逆击莽军处。

  ……

  荀贞在高地上停驻了良久,将周围的地貌都记在了心里,这才带着他们两人回入官道,继续前行。

  一路缘河向西北,他远观乡邑,近山川,若遇丘陵、密林之处,便停下来察一番;如再有古战场之地,也会驻马细观。如此这般,行速甚缓,一天下来才走了二三十里地。

  因为入夜宵禁,不能再走了,遂投宿入乡中亭舍,把昨晚在郡府里开的“传”拿给亭长了,只说是去洛阳游学的。颍川衣冠极盛,游学风浓,经常有本郡子弟去外郡、或外郡子弟来本郡游学的,那亭长见荀贞、宣康俱皆文质彬彬的,倒也不疑。

  当晚,在亭舍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早起来,付过饭钱,复又赶路前行。

  又行十余里,入了阳城县界,遥见极远的天地交接处有一抹青黛。荀贞乘坐马上,手搭凉棚,极目眺望,说道:“前边那抹绿处应就是嵩山了吧?”

  “嵩山?”

  “噢!就是嵩高山。”

  宣康和小任都直起身子,遥观远望。宣康说道:“‘嵩高惟岳,峻极於天’。早就听说嵩高山是咱们豫州最高的一座山了,今天总算能亲眼它有多高了。”

  荀贞笑道:“‘望山跑死马’。嵩山虽已入目,但离咱们还有几十里地。以咱们现在的行速,要想亲眼它有多高,估计最早也要明天喽。”

  “那咱们就走快点!反正这路两边都是田野、乡亭,也没什么可的。”

  “咱们这次出来可不是为了嵩高山,而是为了采风问谣,岂有过乡不入的道理?”

  荀贞也很想早点到嵩山,这个时代的嵩山是个什么样子。他前世时去过嵩山,可前世的嵩山和现在的嵩山肯定不同。时隔一两千年,整个的山势固然不会有什么变化,然而山中的道路、山里的林木、水流却必有差异。只是话说回来,查地貌归查地貌,他此次行县的另一个目的:“观采风谣”却也不能忽视。

  他向官道的两侧望了望,指向前面,说道:“现已入了阳城县境,咱们也该去乡里走走、。前头有个里落。走,咱们装作讨水喝,去本地百姓的民生好坏。”他一骑当先,小任紧随其后,宣康忙也驾车跟进。走不多远,从官道下来,转行乡间小路,行至里外。

  和西乡的诸多里落一样,这个里落也是外有墙垣,墙外植桑。里监门从门边的塾中出来,警惕地打量他们,问道:“诸位有何事?”

  荀贞翻身下马,和气笑道:“我们从阳翟来的,要往洛阳去。路上走得渴了,想来讨碗水喝。”

  “那颍水里不都是水么?不能喝?”

  “远行在外,不敢饮生水,若是因此染病,那可就糟糕了。”

  里监门犹豫片刻,说道:“你们站在这儿别动,我给你们取些水来。”

  “好,好。劳驾、劳驾。多谢了。”

  小任、宣康随着荀贞从车、骑上下来。小任瞧着那里监门回去塾中,说道:“这个里监门也太胆小了吧?咱们只三个人,还能闯入里中杀人放火不成?”

  荀贞说道:“此时正农人下田劳作之时,里中应没什么人。咱们又骑马带刀的,是生面孔,里监门谨慎点也是应该。”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