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寻贤不遇(上)
’?遂弃官去。费畅不愿‘雌伏’,想要雄飞,亦属正常。”

  “阿兄,我也是直到今晚才知道了钟君荐你为北部督邮的本意。……,他在太守府外的墙下对阿兄说:欲借阿兄之力,澄清郡北。彧冒昧请问,不知阿兄对此有何想法?”

  荀贞自有想法,只是他不知荀彧之意,不欲直接回答,宛转地说道:“钟君说:咱们应该‘齐心合力为府君分忧,为生民诛恶’,此言固是!我来阳翟前,家长大人又教我:‘上任后要谨言慎行,毋给宗族惹祸’。这句话说得也很对。……如果听从了钟君的命令,那就很有可能会得罪张让家。张让权倾中外,炙手可热,如果得罪了他家,我死不足惜,怕就只怕宗族会受到牵累。是若从钟君之命,则将有违大人之教。我正处两难,不知所从,愿闻文若高见。”

  荀彧沉吟片刻,像是做下了什么决定,说道:“我来郡府前,我父亲也告诉过我:要谨慎。……,可是阿兄,谨慎之前,大人还说要爱民啊。”

  “文若的意思是?”

  “爱民在前,谨慎在后。摧折豪强正合‘爱民’二字。今钟君既有此请,彧之愚见,兄当从之。”

  “文若,今若从钟君,奈宗族何?”

  “在府外墙下,我见阿兄虽然很慷慨地答应了钟君的请求,然而转脸处,却面露苦笑。我当时就猜出阿兄必是想到了宗族,怕会给宗族惹祸。当时我也有此念。可是在我回去后,在我仔细想过后,钟君的这个请托,阿兄却是非得答应不可。”

  “为何?”

  “正如兄言:为生民诛恶,为圣天子开太平,正应当是我辈的志向。”荀彧虽清雅,年纪很轻,才刚二十岁,正是年轻人有热血的时候。

  “可是家长大人的教诲?”

  “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宗族考虑。”

  “噢?”

  “阿兄,吾族何以能立足当世,为世人重?还不就是因为历代先祖的清名么?今若不从钟君,固能保全家族,却必会使族名受到玷污。族名受污,虽生犹死。今若从钟君,或许会连累到宗族,可却定能为天下人赞。得天下人赞,虽死犹生。……,大人教你我以宗族为念,这也正是以宗族为念啊。”

  荀贞大喜,说道:“文若所言,正合我意。”

  “阿兄以为然么?”

  “我也是这么想的!”

  荀贞不是这么想的。钟繇所托,事关重大。在与钟繇分别后,在来督邮舍的路上,他和荀彧一样,也将此事认真地考虑过,最终也确实和荀彧想的一样,决定按照钟繇的请求去做,只不过他的出发点却并非是为了荀氏的清名,而是主要因为再没几年就要黄巾起义了。黄巾一旦起事,天下就要大乱。天下一乱,还怕得罪张让?况且,再者说了,生民不易,若能在北部督邮的任上为百姓做些事,也是他乐意之至的。

  荀彧很高兴,将手伸出,握住荀贞的手,说道:“《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兄行县在外,弟主薄於内。只要你我齐心,何坚不摧?兄功若成,宗族耀之;兄若遇害,弟不独生。”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文若,哪里就这么悲壮了?不至於此!”心里也挺高兴。荀彧是个温文君子,行不逾矩,与人相交,淡淡如水。他两人虽是族兄弟,近年来,彼此间的走动也多了一点,但关系却一直都是不温不火。难得借此机会,把两人的关系拉近了一点,值得庆贺。

  “阿兄明日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