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正旦之日
��:“四郎,你这冠带齐整的,是要去官寺么?”

  “对,今儿个正旦,县君虽免了贺拜,但名刺不能不送。”

  “那你可得抓紧点,再有一两个时辰就该到族中祭祀的时候了,你可别晚了。”

  “晚不了的!只是送个名刺过去,来回顶多半个时辰。”

  荀贞走过去,听到后头有人小声说话:“这贞之才当了乡有秩几天?就养起了宾客?跟在他后头的那两个人甚是眼生,是他从西乡带回来的么?衣服虽然俭朴,然而短衣长剑的,起来倒是很英武。”

  有人小声回答道:“你不知道么?上次四郎越境击贼,杀了一伙儿从郏县的强贼,得了县君的褒扬赞赏,足足给了他二百万钱的赏赐,虽然听说他把这些钱大部分都分给了有功的乡民,但料来剩下的也会有不少,养一两个宾客算得甚么?”

  着荀贞、小夏、小任远去,又有人说道:“他最先自请为亭长的时候,我还瞧不大起他。咱们颍阴荀氏,天下知名,便是一个偏远旁支出来的也无不以自家的姓氏为荣。他倒好,巴巴地去求县君给他一个亭长的职位。亭长,受人役使,贱职也。我当时真觉得他太给咱们荀氏丢脸!没想到才三个月,他就接连立下功劳,被擢升为西乡有秩。”

  有人“呸”了声,不屑地说道:“亭长固为贱役,乡有秩也好不到哪儿去!咱们荀氏,远的不说,就说近代,有哪一个出仕的祖、父辈任过这样低贱的职务?老实对你们说,要不是因为族父召见过他,听说还勉励了他几句,我早就上他家痛骂他了!”

  荀贞在族中有交好的,自然也就有交情泛泛的。这个语带不屑之人就是与他交情泛泛的那一种,听口气,似乎很瞧不起他。

  先前说话的那人道:“乡有秩的秩级虽也不高,只是个百石吏,但也算是有印绶的啦!有不少的名臣大儒在寒微时可是都做过蔷夫、有秩的。高密郑公康成在年少时不就当过乡蔷夫么?”郑康成,就是郑玄,康成是他的字。

  不起荀贞的那人说道:“郑康成虽名门之后,但当他幼年时,家世早就衰败,怎能与我荀氏相比?上个月我去阳翟,在辛家碰见了辛评、辛毗兄弟,辛评见了我,头一句话就是:‘听说君族出了一个刚强亭长,可喜可贺’。这哪里是祝贺?明明是嘲笑!丢人都丢到阳翟去了!我就想不通,族父为什么要召见他,为什么还要勉励他?”

  先说话的那人很不满,批评道:“为人子侄者,怎能在背后说长辈的不是呢?噤声!噤声!”不再与此人说话,把桃符挂好,转身进了院内,为等会儿就要开始的族中祭祀做准备去了。

  他们的这些对话,荀贞只听到了前半部分,后边的因为走远了,没能听到。不过,就算听到了,他也不会在意。从他下定决定自请为亭长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肯定会有一些族人不能理解他的这个举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此而已。

  出了里门,他与小夏、小任两个,穿街过巷,缓步而行。街上行人不多,路过的一些里巷里倒是有不少人出出进进,料来也都是各里中的大族在为祭祖做准备。穿过小半个县城,到了官寺门前,留下小夏两人在门外等候,他独自进入寺中。

  官寺的院子里热热闹闹地站了好多人,观其打扮,都是本县的吏员。有戴赤帻的亭长,有带青绀绶的百石吏,也有没资格佩戴印绶的斗食、佐史。荀贞大眼扫过,没一个认识的。他心中想道:“若是有县廷里的吏员,好歹我还能认识几个。这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想来应该都是从外地赶来的各地亭长、有秩、蔷夫、游徼以及各色小吏。”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