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七章 独裁是国情的需要
��样。</p>

  在那种情况下,林肯完全可以修改宪法。重新改组国家的体制模式,但他没有,而是依旧保留了三权分立的模式,只不过内里却实行个人独裁而已。</p>

  本来他只是想着在国家机构方面实行独裁,还想让民间多少保留一些自由气氛,可后来看看实在不行,到处都是造反抗议的家伙,导致他的很多命令无法顺畅执行。所以不得已,才听从了阿伦平克顿的建议,扩大了特务统治。让独裁的触角伸展的越来越长,越来越广。</p>

  可以这么说,爱国青年军的成立,意味着林肯的独裁统治模式达到了一个最高峰,在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跟林肯对着干。没有任何一个声音敢反对林肯,林肯的意志。就是联邦政府的意志,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意志</p>

  应该说。这种严重背离民主的道路,并不是林肯的本意,他其实是被迫走上这条道路的。</p>

  这就好像当年希特勒上台一样,他个人的问题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方面,所谓时势造英雄,独裁是国情的需要</p>

  此时的美利坚合众国,独裁是唯一的出路,林肯不独裁,肯定会有别人替代他,但那样一来,林肯就不会成为统治者,而会被当做新统治者的踏脚石</p>

  从这个角度看,林肯独裁的成功,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民意的体现。虽然他的独裁模式有很多反对者,但支持者同样众多,如此他才能掌握绝对权力,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权力最大最集中的总统</p>

  现在的林肯,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刷新了美利坚的新历史,而他开创的这种林肯模式,也迅速的发挥了作用,在面临重大外部压力的时候,展现了非一般的施政效率,让整个国家上下一心,刺激了国力的再爆发。</p>

  在这种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林肯一边应付着来自南北双方的战争压力,一边应付着国内的物资严重匮乏,与此同时呢,他居然还有余力在整个大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新征召了三十万新兵</p>

  虽然这批新兵的素质普遍不强,年龄从十四岁到四十岁都有,已经属于深层动员了,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三十万生力军,哪怕是炮灰兵呢,一旦送上战场,这就是个强有力的砝码</p>

  不过,因为物资匮乏,林肯招纳了这三十万人之后,只稍微训练了一个月,就把他们编入联邦军西部战区的序列当中,暂时归本杰明巴特勒的詹姆斯河军团指挥。</p>

  简单的说,林肯是希望这支部队并入詹姆斯河军团,然后由詹姆斯河军团向西进攻,来一个二次西征,通过西征的方式来打破目前的僵局,最好能重新夺回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从而再次获得战略主动,走的还是格兰特当初的老路。</p>

  而林肯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获得了明确的消息,那就是中国人已经撤兵了,如今他们的主力已经抵达了新奥尔良,只在孟菲斯留下了一个团,但目的却是保护孟菲斯的约瑟夫约翰斯顿。</p>

  也就是说,联盟军的西部战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内讧,约瑟夫约翰斯顿的兵马跟彭伯顿的兵马已经陈兵列阵剑拔弩张,要不是中国人留在孟菲斯的那个团居中调和,双方差点就真的打起来了。</p>

  因此,林肯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重新夺回西部,从战略上围剿南方的机会</p>

  正如当初格兰特还在的时候,跟林肯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