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这不是练兵,是办学
只是炮兵增加了射击训练以及集结训练,减少了会操训练;骑兵则直接去掉会操训练,改成马术训练,其他都相差不多,比如文化课跟急救课都是要一样学习的,教科书也差不多,无非是炮兵多增加了弹道学等物理知识。</p>

  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在贯彻李永吉早先的那套寓教于军的规划。只要这批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走出以前的愚昧,那么以后其他人就很难轻易糊弄这些人了,慢慢的,他们会发现自己跟其他清国人的差别越来越大,越来越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学了这些大逆不道的东西,他们就只有跟李永吉,或者说跟精武军一条道走到黑了。</p>

  很明显,从整个的训练内容以及教育草案大纲上可以看出,精武军十分注重士兵的综合素质,课程内容讲求实用,学习进程则务必要循序渐进,争取让受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高素质的士兵。</p>

  不过更准确的说,李永吉弄的这套复杂东西,在这个时代来看,已经不是练兵了,而是在办学!</p>

  以这个时代的眼光看,这明显是在开办军事学校,在训练低级军官了,而以教导的内容看,估计也不会比这个时代的其他西方列强的军事学校差哪儿去。</p>

  虽然这么做会很麻烦,耗费也很大,但一旦这些士兵学出来,出去的话个个都是好兵以及合格的低级士官,真上战场之后,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增加老兵跟合格低级军官的诞生数。</p>

  这样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以这些经过训练的老兵为骨干迅速扩兵,而且还不会损失多少战斗力。</p>

  不过这样一来会造成严重的物资消耗,特别是弹药消耗,是典型的拿银子喂经验,目前在整个大清朝,好像也只有手握金手指的李永军有这个底气这么做了。</p>

  也正是训练草案里列明的这种消耗量,一下子就把张威等人跟震住了。</p>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个计划草案中别的安排因为大家都不懂,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但那个弹药消耗的数目可就触目惊心了。</p>

  不说别的,光那个步兵射击课规定的,一节课必须每人打光30发子弹的设置,就让人受不了,而炮兵规定一节课要打光25发炮弹,更加让人眼皮直跳。</p>

  开玩笑,单以步兵论,一节课每人要打光30发子弹,一个连90人,也就是一节课要打光2700发子弹!而照这个课程表看,一天怎么也有三到四节射击课,岂不是一天最少要打光8100发子弹?</p>

  这还是一个连的消耗,要放在整个精武军,那消耗得多大?这还是步兵,加上炮兵跟骑兵的消耗,那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一场大战也不过如此了,而且这还是天天要搞的。</p>

  咱们精武军,或者说李永吉李总办,能搞到这么多弹药给人玩炮仗么?</p>

  对此,李永吉只是笑而不语,不做过多解释,而是带他们去了当初划为军事禁区的一处仓库里。</p>

  一进仓库的大门,张威周达等人就被满满当当的武器给闪花了眼,那一支支从没见过的步枪,从没见过的手枪,还有那一门门看着就心里发凉的大炮,怎么看怎么顺眼。</p>

  由于也不是相处一天两天了,知道李永吉身上秘密很多,所以张威等人也不问这些东西的来源,直接就表示一切听命行事。</p>

  看到有这么多的武器弹药,而且摆明了以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