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西府,倒也不是没有人说话。贾政就被人撞了木钟。可是家学的现状就在那里摆着呢。确实是除了混时间再无出息的事情。几十年如一日,这也让贾政没了话说。

  更何况贾敬比贾政贾赦都要年长几岁。在贾家各种稀奇古怪的‘传统’下,贾政也没有办法硬得过贾敬。

  于是贾政这个大龄儿童就回家找妈妈了。

  贾母知道后,嗯,怎么说呢,还真的没有当回事。

  他们荣国府还真的没有人在家学中读书,关不关家学,还真的不用她上心。

  不过最心疼的二儿子既然找了自己,那么这事,她就只能上去说两句了。

  关了家学,不是大事。但总不能让贾家子弟目不识丁吧。

  目不识丁这种事情,实在是有些不敢想。

  ......虽然现在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

  最后迫于贾母的压力,和贾敬的要求,贾珍最后虽然还是关了家学,但是却将每年家学所需的银两单独提了出来。

  他在京城里找了两家私塾。凡是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贾家子弟,想要读书识字的,都可以去那里。只要每年正月里到宁国府这里做好登记,出了正月,宁国府的下人便会跟据人头,将一年的束修送到那两家私塾去。

  当然了,每个月贾珍都会派专人去查子弟的出勤率,一年旷课多少天,下一年,也就不用去上学,就算是没到年纪,也会直接被送到军营中。

  十五岁以后,若是考上秀才,族里就会赏上几亩地,让那秀才可以不愁生计继续往上考。若是考不上,就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回金陵老家种地去,二便是被远远的送到各大军营中。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许在京城无事游荡。

  上面的这些,自然不是贾珍想出来的。而是贾蓉按着惜春的意思,逐一透给他老子的。

  惜春实在是不想让贾家的那些旁枝在京城里无所事事。仗着两府的势到处惹事生非。将来算总帐的时候,都算在两府头上。

  这主意表面上贾蓉出的,这也让贾珍再不以从前的眼光来看待贾蓉。

  当然此时的众人谁都不知道这一蝴蝶,究竟改变了多少后事。

  最起码,一蝴蝶翅膀扇飞了贾宝玉的一朵蓝颜玫瑰。

  这样的安排,贾母自然是无处可说的。而贾政见此,也没再说什么。不过对于宁国府心里又多了几分芥蒂。

  有辱斯文!

  ......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话是一点都不假。惜春随着婚礼日子的越发临近,心情就止不住的飞扬。

  婚礼如期举行,这一点到是没有什么变化。婚礼很是盛大,京城中有些名望的人家都送了贺礼,并派了家中有些份量的人来参加。

  婚礼的时候,贾敬也回到了府里。在宁国府住了五天后,拿着大粗麻绳就将贾珍绑回了道观。

  “老爷,儿子不要修道。儿不子要呀。”

  贾珍挣扎不休,拼命反抗。可是也抵不住老爹和儿子侄子站在统一的战线上。他那便宜的媳妇,倒是哭着求了。

  可惜的是......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