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府试(2)
纸上面写下一行字,决定自身是不是能够通过府试,是不是能够取得很好的名气,其他的都与你没有关系。

  吴帆徽的观点,必须要符合朝廷的观点,必须要符合知府大人的观点,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取得好的府试成绩。

  其实吴帆徽不用操心那么多,就算是他随便的写下文章,堆积古人的观点认识,只要言辞华丽,同样能够经过府试的,毕竟他是县试案首,而且留给了知府大人深刻的印象,通过府试没有丝毫的问题。

  可吴帆徽还是不想这样做,既然做事情,就是要尽最大的力量。

  思索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脑子里面想清楚之后,吴帆徽才开始动笔,他压根不会想到,近五百的考生,唯独他一人从剿灭农民起义军需要实施仁政的角度写下了这篇八股文,以至于他的文章很轻易就被关注了。

  三天的府试,吴帆徽吸取了县试的教训,他不会提前交考卷,就算是已经写完了文章,也是静静坐在考棚里面,等到时间结束之后,有专人来糊名。

  第二场和第三场的考试,吴帆徽感觉到比较的轻松,而通过第三场策论的题目,吴帆徽更是断定了自身判断的正确。

  第三道策论的考题同样出自于《论语》,乃是《学而》的第二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这道题目,与杂文的题目如出一辙,好比是一个提出来观点,一个就给与了证实,老百姓不是无缘无故想着造反的,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故而各级官府采取仁政,一定能够平息此事的。

  吴帆徽只能够按照这个观点写八股文,同时一定要符合朱熹的《四书解析》里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四书解析》里面倒是很好找。

  只是在写这些八股文的时候,吴帆徽自己都感觉到了肉麻,乱世已经到来,迂腐的读书人还在嘴里高喊着什么仁政,难道你可以到辽东去用嘴喊着仁政,让后金放下屠刀,难道你能够嘴里喊着仁政,就让农民起义军烟消云散。

  都是一些糊弄人的观点,也正是这些糊弄人的观点,决定了朝廷应对农民起义军的态度,让崇祯皇帝最终自食恶果。

  说到底,崇祯皇帝没有什么真正的能力,做一个普通的王爷享受生活还算可以,可是做一个皇帝,那就差的太远了。

  六月初七,申时一刻。

  吴帆徽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贡院。

  考试结束,贡院不会继续提供麦饼了,下午的吃食需要自己负责,连续三天的麦饼,吃的吴帆徽反胃,麦饼这东西要配上小米粥,不过想想延安府各地遭受的灾荒,想想那些道路上的流民,吴帆徽还是不好意思的,能够有麦饼吃就算是很不错了。

  回到客栈,掌柜早就是笑脸相映了,吩咐伙计马上打好水,让客官好好的洗漱,同时吩咐伙计,厨房的饭菜已经备好,等到客官洗漱完毕之后,马上就端上去。

  掌柜还特地嘱托了,这顿饭客栈结算,也就是请客的意思,不需要客官自掏腰包。

  端进房间里面的菜肴有四盘,一盘卤牛肉,一盘五花肉,一盘蚕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