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整军练兵
  还有就是训练,按照大明军队体例,十天一操,五天一练,其实到后來,就连这个时间都不再严格执行,因为,这一操一练,是非常消耗体力的,现在的大明军队,欠饷缺粮那已经是家常便饭,一个个士兵就连多站一会都有倒毙于地的,真要是按照那个训练方法,那还不累死大半?

  但是,周暨这里不同,周暨的伙食还是满好的,早晚两顿干饭,管饱,午间加餐一顿稀粥,做到插筷子不倒,所以还能让签丁顶的住这样的训练强度。

  看看十几日后,签丁体力提高,就马上施行戚继光的三练五操制度,这下子叫那帮以为掉进福窖的汉子叫苦不迭。但周暨就是不听,咬牙坚持周暨的办法,沒想到,这一段过后,竟然还真就让这些签丁像模像样,比那千户所的军汉还整齐许多。

  再翻出戚继光的练兵要素看看,一见事情却施行不了,实施不了的原因那就是戚继光健全兵种,合成对敌,先不说那个天下有名的鸳鸯阵,周暨只能羡慕根本不懂,就连兵书上记载的那些配合武器,周暨得到总督拨付里就沒有,总督为了鼓励周暨报国,刀枪尽量精良,但也只限于刀枪不是烂的,盔甲不是纸糊的,盾牌不是朽木的,仅此而已,所以要演练那个什么鸳鸯阵,还真不是他这个一心报国的书呆子能鼓捣出來的,讲些子曰诗云还成,纸上谈兵由于日夜深研戚继光兵法也说的头头是道,就连那个世代军户老千户都满眼羡慕频频赞许。但讲和做,完全是两码事情,周暨这个觉悟还是有的,也就不再强求其他,只在纪律和刺杀伙食上下功夫了。

  饮食好,士气就好,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周暨手下的签订,那是嗷嗷叫的士气,每次揣着兵书视察的县尊大老爷一入校场,那就是欢呼震天,欢呼的原因,每次县尊來的时候,都不是空手而來,那都是带着东西的。

  周暨很满意这样的效果,当然也特别乐意來校场感受这样的气氛,谁沒有野望?上马治军下马为民,能文能武做个国家栋梁?在这一点上,周暨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得到了满足。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却沒有看到总督杨鹤大人,或者是这次直接负责剿灭闯贼的李元昊大人出兵的手谕将令,这也可以理解,可能是军务事大,不可贸然,周暨如是想。

  也正好,自己这里需要再次加强训练,虽然自己只是个读书人,但在这一个月里的摸爬滚打里,也体会到了兵凶战险,操练不易的内涵,正可以抓紧这段时间,继续努力练成一股精兵。

  转眼就是正月,往年正月也正是周暨最难的时候,自己清廉,上下打点也沒有孝敬东西,也只能窝在自己的衙门里,不敢去延安等地走动,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同窗同人不断高升,而自己只能窝在这绥德不动,更连自己事业的束脩都无力支付,只能打白条了事,结果自己原本的三个师爷饿跑了两个,只剩下最有心和最忠诚的还在自己这里挨靠,其实那个师爷也是看着周暨是个好官,也就尽量帮衬着,却沒想到好人好报,上次卖官,大人竟然将县丞这个高位给了自己,这次过年,老爷更是给了自己足够的恩赏,让自己不但在得到升官之后,又有了小笔银钱,因此上,对周暨更是死心塌地,绝无二心。

  同时,周暨也沒有了往年的窘迫,再已经与往年不同,不但可以给远在河南的家属带去丰厚的银钱东西,让自己穷困潦倒的家真正翻身,还能多少上下打点一二,被上峰再次夸奖了一番,被家里老娘责备一番。

  按照习惯,正月是不用动刀兵的,于是,周暨也就按照规矩给签订放了大假,那些拿着足额钱粮的军汉,还有拿着足额口粮零花钱的签丁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的回家过年,让后原本是凄苦的一个年关难关出现了一点生机转变,等到严厉无比的县尊规定正月末聚拢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