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太年轻


  宁采臣是对他们是知根知底的,他知道武松的木棍绝对不是五十余斤浑铁禅杖的对手。

  木头棍子打个老虎都能断,更不用说与铁禅杖过手了。

  不知道为什么,宁采臣心中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倘使林冲、夏侯剑在此,必可战而胜之。

  呸呸呸!真不吉利,这话似乎是袁绍说的吧!“倘我上将颜良文丑在此……”

  赶快不再想了。不过也不用宁采臣多说,梁山人来这儿不是为了打架来的。

  戴宗他们也劝住了李逵。说是接哥哥要紧。

  “宁大人,我等先去接哥哥了。”

  “也好,我随后就来。”

  梁山人赶去接宋江,这儿很快冷清下来。

  “大人,刚才是我等冒犯了。”打了一架,人也冷静下来。方腊率先道歉。

  宁采臣没有出声,而是转身就走。

  “你这人怎么这样?圣公都向你道歉了,你怎么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邓元觉不满道。

  “圣公?”宁采臣停下。好象这方腊确实组织了个宗派,自称为“圣公”。

  方腊解释说:“在下为圣教之人,暂居教主之位……”

  什么暂居,都是虚的。历史上他到死,不仍然是教主圣公吗?

  宁采臣说:“你们不走吗?刚才打了一架,再不走,一会儿城卫巡捕什么的来了,可是很麻烦的。”

  宁采臣是不怕,但是他们不行。一听宁采臣这样说,立即动了起来。

  一行动起来,他们也不再拖拖拉拉的。只是……“你们还跟着我干什么?不是还想再打一架吧?”

  离开了巷道,他们依然跟着,宁采臣不得不停下来,看着他们问道。

  “不不。大人是奇人,在下等人又岂敢一而再的冒犯?”前倨后恭这么明显,显然是有所求。

  “呵呵,方大员外,你这样做,不会也是有什么事吧?”

  宁采臣直接问了出来,言外之意就是你还是不要开口了的好。

  方腊仿佛没有听见似的继续说:“在下偶然间得了一本道书,得知了一些天地至理,有意与大人探讨一番。”

  这是利诱了。自从赵佶祟道以来,不仅这道士的身价倍增,就是这些道书也成的稀罕货。

  从上到下,无论是信道的也好,不信的也罢。都已经拿这道书当宝一样使。

  换任何一个人,方腊这法子都是无往而不利。但是宁采臣……“不!对道书,我是不懂的。”也许直接看书,看原书上的字,宁采臣还有看的欲望。

  然而,仅仅是探讨,他就没有兴趣了。

  也是,方腊的道书看他现在,应该是真的。而这时代的人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原因,还是喜欢抄书的。

  一些珍贵的书籍,到了手中,都会先抄下来。然后阅读时,读的便是手上的手抄本。

  这对他们来说,读哪一个,都没有什么曲别,都是一样的理解,一样的领悟。但是宁采臣不行,他看的是字,是字身上载的道。

  修为不同的人,这字载的道之痕迹也不相同。即使是写同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