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效率
两个护卫看不出宁采臣为什么不怕自己的杀气,但是总这样聊,他们实在是耽搁不起。

  身为护卫,他们的手段很单一。他们又不能直接出手偷袭宁采臣。

  祁正使看宁采臣这样一聊,一时半会儿是聊不完了,想了一下,直接从怀中掏出两个金锭子送了上来。

  “宁大人,你看,天色也不早了。咱们是不是应该起程了。”借着说话的功夫,这金子就送了上去。

  才两锭黄金。宁采臣不屑的撇撇嘴。

  一两白银值三百人民币,一锭黄金也就五两罢了,两锭也就才七万块钱。

  钱越赚越多,他还真看不上两锭金子。

  傲骄,傲骄了。他忘了刚穿那会儿,他的穷曰子了。一个鸡蛋也得两个人分着吃。

  再说了,人家这七万花的只是让他移动尊步罢了。

  可谁让他们是西夏人呢?愤青之魂不灭啊!

  “来,牛大人,见者有份,一人一锭。”

  祁正使在给宁采臣塞东西,牛大人是门清,他这是吏部,迎来送往多了。

  他知道宁采臣是什么人,所以祁正使一动作,他就故意装作看不见。

  可没有想到这宁采臣竟然还算了自己一份。有前途!这样大人要是我的顶头上司就好了。

  给了金子,牛大人也就不再与宁采臣聊天了。

  唉!官员的那种拿了钱也不办事的精神,他还没做到家。

  哦,对了。这时代的官员还秉承着“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办不了事,退还银子”的优良传统。

  失误!真是失误啊!给钱反而给坏菜了。

  没有人配合,宁采臣总不能自己一个人自言自语吧!

  得!带他们去吧!

  俘虏自然不会呆在城中,华夏人虽然在“优待俘虏”上有些天然傻,但是也没有傻到把俘虏安排在城市中,供起来的地步。

  俘虏们都在城外的兵营,以宋朝加强中央,弱化地方的做法。开封这一片单是可容纳十万人的大型兵营傻有好几个,其他那种万把人的兵营也就更多了。

  宁采臣在去兵营的路上,使劲地观察着汴京城的四方,仿佛这汴京城他是第一次来,是来旅游观光似的。

  “宁大人,不如咱们坐马车去吧,也快一点。”不等宁采臣应下,他便让一个护卫去叫马车。

  其实这种事对他们文人来说,极为正常。

  文人不比武人,身体虚得很,稍远些的路不是乘马车,便是坐轿。

  身体虚弱,实在是伤不起,稍远一些便会气喘吁吁。没有交通工具,那么文官们简直别想上班了,全副体力都会在走路上花费一空。

  宁采臣是特例,但是他也不能表现出不正常来。否则他根本用不上马车,就更不用说轿子了。

  轿子这东西实在是坐不惯。

  好在这宋朝缺马,乘马车反倒是比坐轿子流行。

  这四条腿的马,宋朝缺,但是这两条腿的人,宋朝是满大街都是。

  用后世话说,这轿子就等于国产车;这马车就是进口车。

  可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