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宋江来了
sp;李逵是直肠子,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吴用解释了这么多,他是一句没听明白。他只知道宁采臣是个官,还是个很厉害的官,比宋江哥哥都厉害,这上了山哥哥就做不了主了。

  本来在李逵看来,既然这山上有主了,再找一个好了,可是宋江哥哥不同意,也就帮着出主意。而在他看来,宁采臣是官,那么能管住宁采臣的自然就是皇帝老儿了。没什么不对。

  “铁牛,休得胡言乱语!”不过李逵的话却激怒了宋江。

  宋代有一个官职叫“保义郎”,品级不太高,但很尊贵。皇上微服出行时,让别人称呼自己为“保义郎”。宋江的绰号为“呼保义”,意思是宋江对皇上的无比忠诚。《水浒传》第九十回写宋江征辽功成后,“加宋江为保义郎”,可谓得偿所愿。而在水浒传里,宋江多次提出要保住梁山“替天行道”的意义,知道快死也记在心中(杀李逵)。

  由此可见李逵的主意有多臭了。

  可是李逵就偏偏听他的,他一发火,李逵就像个鹌鹑一样,不出声了。

  这一点上还真有些像汉末的刘备,刘备一出声,张飞同样变鹌鹑。

  但是宋江与刘备不同的是,兄弟死了,他会一怒发兵报仇,哪怕明知道这与他的战略不符,明知道可能会因此灭国。而宋江却是送自己人去死。这与刘备的不追随自己,也不杀(比如徐庶),宋江的义显然是存了更多的利用,而非真的讲义气。

  义气不过是他的伪装,为了出人投地的伪装。这和后世一些办公室职员每月请同事吃饭是如出一辙。(点点曾有份工作便是如此,没请过,让开了,一打听才知道全办公室就咱没请过。初工作的朋友引为鉴戒啊!)“学究先生,你接着说。”

  吴用点点头,说:“首先是师出有名,在下想了一个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这东西有用?”李逵小声嘀咕。

  “好,好!”宋江瞪了他一眼,宋江很高兴,已顾不上训斥李逵了。“学究先生接着说。”

  别人不明白,他是明白,一个能写出“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反诗的人,这童谣太简单了。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此诗所应的不就是他宋公明,这便是天然合法姓。

  此童谣一出,宋江相信吴用是真心帮自己了。他现在大有一种刘备初得诸葛亮的心情。

  老实说,虽然他不相信吴用会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但是什么话听多了,也会起疑心的。毕竟宋江只是个野心家,而不是一个忠义之人。

  野心家疑心总是很重,否则也不会在掌了梁山后,有意送梁山老人去死了。

  吴用继续出了“九天玄女授兵书、梁山石碣排座次”这些把戏,更是强化了宋江做老大的合法姓。

  而现在,在看到宁采臣的喜想于颜色,他们放心了,特别是梁山排座次。

  这尚刀就是他们用来试验宁采臣的,如果宁采臣依然笑着,又甚至拉拢他。就是宋江也不敢发动接下来的计划。

  听多了宁采臣的事,不要多,只要十分之一是真的,他们便抵敌不过。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只要宁采臣的智力不如他们,他们便有胆量算计。

  现在,他们证实了这点。自然是心中暗喜,只要打发了宁采臣,这梁山便是他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