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40
�如何了。不过话说回来,夏老夫人派出他们两夫妻来接乐琰,多少也算是种示好,乐琰心中大定,让珊瑚把张婶打发出去,在车上闭目养神了一会儿,马车缓缓停下,他们到了。
和夏家在京城的宅邸比起来,二房的宅院虽然大,但看起来却是极端的朴实,只有一个堂号:养晦堂夏,暗示了它与京城之间那密不可分的血缘联系。乐琰没有多看,便任由珊瑚扶着自己走进了垂花门。早有婆子等候在那里,把乐琰一行人接进了正院北房,乐琰不免好奇,到底是谁住在北房呢,是夏老夫人,还是夏生的妻子二奶奶?
她暂时还没有得出答案,因为两个人此时都坐在上位,身边还环绕着三四个珠光宝气的女子,估计是夏生的
37、夏家老夫人
侍妾什么的,乐琰不及多看,便下跪给老夫人请安,又拜见了婶婶。
那夏老夫人,打扮得极为朴素,身穿着藏蓝色的岁寒三友缎袄,头戴银丝寿字狄髻,瘦削蜡黄的脸上只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但从周围人的反应来看,已经算是心情不错的表现了。至于她身边的夏二奶奶,打扮得却是珠光宝气,从狄髻到分心、挑心、头箍、掩鬓、顶簪、簪钗、钿子等是一样不少,且都是金灿灿的,看起来极是晃眼,原本一张圆脸,也被衬托得富态雍容,她和气地拉起了乐琰,主动安顿她坐了下来,又吩咐丫鬟们给她上茶,态度非常的随和。
乐琰当然不会被这一点态度所欺骗,暂且受人摆布时,依旧是把握住一切机会打量着周围,见屋子里处处都是金银器皿,知道夏家二房的日子过得不错,心中也就有了计较。自从秦氏过门,二房送来的银子就比往年少多了,说是哥哥调职后,天津那边的关系人走茶凉,日子也有些不好过。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那自然是二房在知道秦氏陪嫁的数目后,不甘于再做大房的金主,想要攒点私房了。
她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却自然是不露分毫,笑吟吟地与二婶你来我往地客气了一会儿,二奶奶又将三个女儿叫来相见,其中最大的乐玲不过是乐琰这样的年纪,生得随母亲,也是一张福气的圆脸,乐环与乐珠倒是长得和乐琰有点相似,估计都是随了父亲的血统。大家招呼过了,老夫人一个眼神,二奶奶便把孩子们都送到后堂去,自己也随便说了件什么事就告退了。
按理说,久别的客人刚到家,怎么都该是先领她去住的地方看看,说几句慰问的话,留下时间给她梳洗休息,晚上好好的吃一顿,见过了男性亲属。有什么话,一般也都是第二天早饭后开始说起,这样时间充裕不说,身边的人也可以视需要打发走,比头天见面要来得更加机动。说实话,乐琰也实在是希望自己可以洗个澡,一路在船上风尘仆仆的,叫她这个习惯了随时清洁的现代人很是不适应。
老夫人一时间也没有说话,只是拨着茶水似乎在想什么,乐琰端坐着,目光却不敢游移开来,其实要说,她觉得自己穿越后带的最大金手指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见过世面。明代和现代最大的区别其实也就在此,在当时,信息传递极为不便,管你是送信也好,出行也好,反正京城三月里出的大事,偏远一点的地方正好在新年前后才听说,也并不是不可能。那这个情况下,即使是当时最见多识广的商人,很可能见识也和乐琰无法比,这见识,是综合了万卷书与万里路的,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厮混出来的乐琰,不但是博闻强记
37、夏家老夫人
,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就让她在同年龄人里显得极为突出了。比如说现在,就算是乐瑜到了这里,恐怕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但乐琰一看这老夫人,就知道她一定是个脾气古怪的老人,面相刻薄、气质冷峻,举动之间都透露出一�
和夏家在京城的宅邸比起来,二房的宅院虽然大,但看起来却是极端的朴实,只有一个堂号:养晦堂夏,暗示了它与京城之间那密不可分的血缘联系。乐琰没有多看,便任由珊瑚扶着自己走进了垂花门。早有婆子等候在那里,把乐琰一行人接进了正院北房,乐琰不免好奇,到底是谁住在北房呢,是夏老夫人,还是夏生的妻子二奶奶?
她暂时还没有得出答案,因为两个人此时都坐在上位,身边还环绕着三四个珠光宝气的女子,估计是夏生的
37、夏家老夫人
侍妾什么的,乐琰不及多看,便下跪给老夫人请安,又拜见了婶婶。
那夏老夫人,打扮得极为朴素,身穿着藏蓝色的岁寒三友缎袄,头戴银丝寿字狄髻,瘦削蜡黄的脸上只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但从周围人的反应来看,已经算是心情不错的表现了。至于她身边的夏二奶奶,打扮得却是珠光宝气,从狄髻到分心、挑心、头箍、掩鬓、顶簪、簪钗、钿子等是一样不少,且都是金灿灿的,看起来极是晃眼,原本一张圆脸,也被衬托得富态雍容,她和气地拉起了乐琰,主动安顿她坐了下来,又吩咐丫鬟们给她上茶,态度非常的随和。
乐琰当然不会被这一点态度所欺骗,暂且受人摆布时,依旧是把握住一切机会打量着周围,见屋子里处处都是金银器皿,知道夏家二房的日子过得不错,心中也就有了计较。自从秦氏过门,二房送来的银子就比往年少多了,说是哥哥调职后,天津那边的关系人走茶凉,日子也有些不好过。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那自然是二房在知道秦氏陪嫁的数目后,不甘于再做大房的金主,想要攒点私房了。
她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却自然是不露分毫,笑吟吟地与二婶你来我往地客气了一会儿,二奶奶又将三个女儿叫来相见,其中最大的乐玲不过是乐琰这样的年纪,生得随母亲,也是一张福气的圆脸,乐环与乐珠倒是长得和乐琰有点相似,估计都是随了父亲的血统。大家招呼过了,老夫人一个眼神,二奶奶便把孩子们都送到后堂去,自己也随便说了件什么事就告退了。
按理说,久别的客人刚到家,怎么都该是先领她去住的地方看看,说几句慰问的话,留下时间给她梳洗休息,晚上好好的吃一顿,见过了男性亲属。有什么话,一般也都是第二天早饭后开始说起,这样时间充裕不说,身边的人也可以视需要打发走,比头天见面要来得更加机动。说实话,乐琰也实在是希望自己可以洗个澡,一路在船上风尘仆仆的,叫她这个习惯了随时清洁的现代人很是不适应。
老夫人一时间也没有说话,只是拨着茶水似乎在想什么,乐琰端坐着,目光却不敢游移开来,其实要说,她觉得自己穿越后带的最大金手指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见过世面。明代和现代最大的区别其实也就在此,在当时,信息传递极为不便,管你是送信也好,出行也好,反正京城三月里出的大事,偏远一点的地方正好在新年前后才听说,也并不是不可能。那这个情况下,即使是当时最见多识广的商人,很可能见识也和乐琰无法比,这见识,是综合了万卷书与万里路的,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厮混出来的乐琰,不但是博闻强记
37、夏家老夫人
,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就让她在同年龄人里显得极为突出了。比如说现在,就算是乐瑜到了这里,恐怕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但乐琰一看这老夫人,就知道她一定是个脾气古怪的老人,面相刻薄、气质冷峻,举动之间都透露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