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2
病得很重,连床都下不去了,他缠绵病榻足足有两个多月,最后,甚至不得不到京郊的一所寺庙里养病读书,听说唐解元在庙中很快就康复了,但并不打算过早回京,而是打算在庙里过完年,直接去会试了。
乐琰听说了这件事,也是真心为唐寅感到高兴,虽然说文章憎命达,唐寅如果没有牵连进科考弊案中,未必会有那么高的文学成就,但如果让唐寅自己来选,那他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读书,不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此同时,她在端本宫的课程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间,程敏政在那之后,对她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变,如果一定要说的话,还好像竟然多了一份尊重,而这番对话,当然是瞒不过众多有心人的。张皇后、朱佑樘惊讶于乐琰的早熟之余,也觉得乐琰的话说得正大光明,又透着人情味儿,说明她很会为人处世,心地却依然刚直,对她也是多了几分喜爱。
进了腊月,乐琰离去的时间就迫在眉睫了,时常轮换着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大约有五位之多,乐琰已经分别拜见过,说明了自己就要离开了,最舍不得她的自然是也对数学很有兴趣的王翰林了,不过,数学这东西未必是一定要天天见面才可以交流,也能通过书信来往探讨,因此,王翰林只是和乐琰约定,日后有难题别忘了算他一份。
至于杨慎与张仑、朱厚照那里,虽然说日后见面的机会还是有的,但结束了同窗生涯,大家也要有点表示,杨慎送了乐琰一本新书,张仑、朱厚照也送了些名贵的小礼物,乐琰则一律回送了一本唐寅的诗集,也算是为伯虎兄尽最后一分心力,就这样,腊月初八,正式开始放寒假的那天,她结束了自己为期一年多的伴读生涯,离开了端本宫。
22
22、伪失学少女
且说乐琰,离了端本宫回到家时,实在是身心俱疲,这一年多以来,她就好像是个连轴转的陀螺,从睁眼到闭眼,中间能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不说别的,几乎是天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吃个早饭就赶到张家去,晚上五点多才从张家回来,冬天天黑的早,往往到家时天色都黑透了。这还不算完,除了端本宫的事情之外,还有女红上的功课与沈琼莲那边布置下来的作业,往往有时还要挑灯夜战,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结果就是,乐琰直接在家睡了两三天,甚至连张老夫人的召唤都被她装病推过去了。
却不想,秦氏这边正在打点年礼,眼看进了腊月,送往张家的年礼里,却少了乐琰亲手给张老夫人做的针线,往年她都有送去,今年不送,难免让人觉得失礼,因此尽管乐琰喊叫着身体疲惫,依然是亲自过来把乐琰抓了起来,让她加班加点绣一条帕子出来,乐琰一边抱怨着,一边打点了针线,窝在炕上乘着日头好,仔细地比对着各色丝线。总算挑了两三种颜色,打算赶着绣出一方花色新奇的帕子,当作孝敬给老夫人的年礼,过几天自己亲自带过去,也算是全了礼了。
南齐自然是去针线房拿丝线了,因为金线价值比较贵重,一直是秦氏亲自收着的,乐琰想到自从她的弟弟出生,自己还没怎么和他培养过感情,秦氏这一年多来也实在是满辛苦的,便亲自到秦氏房里去。果然,秦氏正和儿子玩耍呢,见到乐琰来了,笑道,“你看,乐琼已经会爬来爬去了。”
乐琰虽然和几个庶弟不和,但乐琼是嫡子,而且秦氏为人又好,那自然是有所不同了。当下耐心地与乐琼玩了一会才道,“打算给老夫人做张帕子,问母亲来讨些金线。”秦氏便开了妆盒,绕了一些出来。乐琰一边配着丝线,描着花样子,一边和秦氏说些闲话。秦氏见乐琰心情不错的样子,便若无其事地道,“说起来,到了京城这么久了,我也还没去拜望过老夫人。却是怕前去拜见,反而让她想起旧人,反倒增添�
乐琰听说了这件事,也是真心为唐寅感到高兴,虽然说文章憎命达,唐寅如果没有牵连进科考弊案中,未必会有那么高的文学成就,但如果让唐寅自己来选,那他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读书,不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此同时,她在端本宫的课程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间,程敏政在那之后,对她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变,如果一定要说的话,还好像竟然多了一份尊重,而这番对话,当然是瞒不过众多有心人的。张皇后、朱佑樘惊讶于乐琰的早熟之余,也觉得乐琰的话说得正大光明,又透着人情味儿,说明她很会为人处世,心地却依然刚直,对她也是多了几分喜爱。
进了腊月,乐琰离去的时间就迫在眉睫了,时常轮换着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大约有五位之多,乐琰已经分别拜见过,说明了自己就要离开了,最舍不得她的自然是也对数学很有兴趣的王翰林了,不过,数学这东西未必是一定要天天见面才可以交流,也能通过书信来往探讨,因此,王翰林只是和乐琰约定,日后有难题别忘了算他一份。
至于杨慎与张仑、朱厚照那里,虽然说日后见面的机会还是有的,但结束了同窗生涯,大家也要有点表示,杨慎送了乐琰一本新书,张仑、朱厚照也送了些名贵的小礼物,乐琰则一律回送了一本唐寅的诗集,也算是为伯虎兄尽最后一分心力,就这样,腊月初八,正式开始放寒假的那天,她结束了自己为期一年多的伴读生涯,离开了端本宫。
22
22、伪失学少女
且说乐琰,离了端本宫回到家时,实在是身心俱疲,这一年多以来,她就好像是个连轴转的陀螺,从睁眼到闭眼,中间能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不说别的,几乎是天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吃个早饭就赶到张家去,晚上五点多才从张家回来,冬天天黑的早,往往到家时天色都黑透了。这还不算完,除了端本宫的事情之外,还有女红上的功课与沈琼莲那边布置下来的作业,往往有时还要挑灯夜战,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结果就是,乐琰直接在家睡了两三天,甚至连张老夫人的召唤都被她装病推过去了。
却不想,秦氏这边正在打点年礼,眼看进了腊月,送往张家的年礼里,却少了乐琰亲手给张老夫人做的针线,往年她都有送去,今年不送,难免让人觉得失礼,因此尽管乐琰喊叫着身体疲惫,依然是亲自过来把乐琰抓了起来,让她加班加点绣一条帕子出来,乐琰一边抱怨着,一边打点了针线,窝在炕上乘着日头好,仔细地比对着各色丝线。总算挑了两三种颜色,打算赶着绣出一方花色新奇的帕子,当作孝敬给老夫人的年礼,过几天自己亲自带过去,也算是全了礼了。
南齐自然是去针线房拿丝线了,因为金线价值比较贵重,一直是秦氏亲自收着的,乐琰想到自从她的弟弟出生,自己还没怎么和他培养过感情,秦氏这一年多来也实在是满辛苦的,便亲自到秦氏房里去。果然,秦氏正和儿子玩耍呢,见到乐琰来了,笑道,“你看,乐琼已经会爬来爬去了。”
乐琰虽然和几个庶弟不和,但乐琼是嫡子,而且秦氏为人又好,那自然是有所不同了。当下耐心地与乐琼玩了一会才道,“打算给老夫人做张帕子,问母亲来讨些金线。”秦氏便开了妆盒,绕了一些出来。乐琰一边配着丝线,描着花样子,一边和秦氏说些闲话。秦氏见乐琰心情不错的样子,便若无其事地道,“说起来,到了京城这么久了,我也还没去拜望过老夫人。却是怕前去拜见,反而让她想起旧人,反倒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