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19
�是和当年的德妃一样为他人做嫁衣。还不如,自己在外面使一把劲,先让年小蝶当个嫔或者妃,这样既能和家人通信,也能自己养孩子,一举两得啊。

  想通了这些,年羹尧就开始积极筹备了。只是,年羹尧是个武将,这几年,大清又是风调雨顺的,他就是想使劲,也没地方使劲啊。

  但年羹尧可是个聪明人,只不过是有点儿急功近利才在年小蝶的事情上昏了头,这静下心一想,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大清是没仗可打,但在民间制造点儿混乱什么的,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要怎么制造混乱呢?一个不好,被康熙抓了把柄,那就是吵架灭族的罪过啊。于是年羹尧就郁闷了,更是加劲儿搜集民间的消息。

  怎么说呢,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者是说年羹尧运气好。这民间起义,还真让年羹尧给找到了,说是福州那边,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造反了。

  这朱三太子,名气是很大的,但凡民间起义,十个里面有七个用的是朱三太子的名号。大清倒不是怕这个朱三太子,没兵没钱的,造反也没实力。只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少数人,汉人里面必定有不少是想推翻他们的统治的。

  所以,对于有个前朝太子的名号,上到康熙,下到八旗,都是挺讨厌憎恨的,搞不好,就是动摇民心的。这国本里面,民心属最上,于是也没怎么调查,就决定派人过去平叛了。

  年羹尧既然想去,自然是先下手为强,等康熙在朝堂上将这件事情一说,年羹尧立马站出来请命,说是要为皇上分忧,愿意带兵出征福州。

  康熙不高兴,很不高兴。福州临海,最近几年倭寇横行,原本他是想留着给自己的儿子练手的,毕竟胤誐练了将近十年水师,也应该实战一下了。平叛事情虽然小,但是操作得当的话,那就是能连倭寇一起打的,军功可是大大的,也省的他另外派兵了。

  只是年羹尧这么一出头,他的计划就得断了,胤誐虽然之前回来过一趟,但是办完事就直接拖家带口的回广州了。广州和福州,距离也不是很近。没重大理由,比如说日本要攻打大清了什么的,他不好特意从广州调兵,那么明显的给自家儿子攒军功的行为,他做不出来。

  你儿子多不代表你能将朝中所有武将的生路都给断了啊,总得给别人一条活路吧?人家年羹尧的妹妹刚进宫,你就算是看在人家花骨朵一样的妹妹的面上,也得给个机会啊。

  当然,后面这条理由是不能明着说的。但潜规则如此,谁家出了个贵人,基本上家里都要出几个鸡犬跟着升天的。年羹尧只是要出征,又没说跟你要个帅位,你要是连这个都不答应,就未免太无情了一点儿。

  尤其是康熙这种大封儿子都得找个理由,有足够的军功的,没可能让人说自己偏心儿子挡外臣的路的,所以,就只能很憋屈的同意了。没办法啊,年羹尧不识趣啊。这朝廷里里外外,识趣的都等着康熙自己下决定的,不识趣的就是上赶着逼康熙做决定的。

  康熙回乾清宫就开始散发冷气,胤禛进来的时候,他还正憋着一口气呢,看见胤禛就有点儿迁怒,语气硬邦邦的问道:“你过来是又有什么事情?”

  胤禛不吭声,他还是比较了解他亲爹的脾气的,那叫一个毒舌不解释。生气的时候,那是什么话都能说的。说完了就算是心里后悔了,面上也是一个死倔,其实这爷儿俩说起来挺像的,都是死磕到底的那种类型。

  果然,不等胤禛说话,康熙就噼里啪啦的开骂了,作为“罪魁祸首”,胤禛被骂的很凶残。不过,胤禛表示,都习惯了,当爹的要骂人,身为孝顺儿子,听着就好,不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