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里程碑
年龄是不是差得有点远,就没人去在意了。老干部嘛,娶个比自己年轻很多岁的老婆,不很正常吗?

  这也已经是夹山区干部群众思维的“极限”了。比副部长更大的官,那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子女,怎么可能到夹山区来工作卿肯定是款款的在首都大衙门里坐着,每天喝喝茶看看报,也就够了。年纪稍微大一点,自然官升一级。

  因为刘书记有那样“牛皮”的家庭,所以从小就被潜移默化,很会做领导。有些本事,就是天生的。

  自然,这样的传言,也没人去“验证“说的是这样说,听的也是这样听,真假如何,有何必计较。

  刘伟鸿自己更加不会去计较。

  不管怎么样,这种传言对他并没有坏处。

  经过公开选拔,原夹山镇党委的年轻干郜毛凌,在笔试和面试两次选拔中均名列第一,刘伟鸿便当场拍板,将毛凌任命为饲料厂厂长,组织关系还是留在夹山镇,工资关系,调到侗料厂。饲料厂是夹山区的国营企业,不委屈毛凌。但这个党支部书记的任命,却没”p过选拔,是刘伟鸿直接指定的。柳齐是夹山区的宣传干事,湿论经验比较丰富。他和毛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正经的大专生。毛凌是学财会专业的,柳齐则是学语言文学专业。

  刘伟鸿坚持认为,企业的掌舵人,还是需要文化程度高一点的。虽然学历不代表着能力,但至少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要比“泥腿子干部”强。如果毛凌和柳齐是本科生,那就更理想了。但这不现实,现在整个夹山区干部队伍里面,正经的本科毕业生,就是刘书记本人,再找不出第二个来。

  不过柳齐这个党支部书记是兼任的,本职工作还是区里的宣传干事。刘伟鸿也明白讲过,侗料厂实行厂长负责制,支部书记只是协助厂长工钱这一点,必须明白规定,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要是两个都说了算,一准会乱套。企业管理自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所以坚持要在两个工厂都派遣支部书记,也是充分显示党委对企业的领导权。

  刘伟鸿召见两名企业负责人谈话,形式是比较随意的。他坐在办公桌后面,毛凌和柳齐坐在他对面,每人一杯清茶,刘书记将自己的中华烟搁在办公桌中央,大家敞开抽。

  “毛凌,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吧?”

  刘伟鸿笑着问道。

  “刘书记,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三天之后,就能正式开工。嘿嘿,我找人看过日子,三天之后是黄道吉日,百事皆宜。”

  毛凌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长得眉目清秀,斯斯文文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不过说话做事,条理分明,从不拖泥带水,没有一般知识分子瞻前顾后的毛病,头脑冷静又很有冲劲。这是刘伟鸿看中他的主要原因。

  “哦,你还找人看了日子,这个不错嘛。”

  刘伟鸿笑着表扬了一句。

  毛凌也笑了,脸上有点意想不到的惊喜,说道:“书记,你也赞成这个?我还以为,你会批评我搞封建迷信呃—”—这下子我放心了。”

  刘伟鸿笑着摆了摆手,说道:“看日子也不见得就是封建迷信。当然,更加不是科学。怎么说呢,应该说是一种传统吧。不是什么坏事,办喜事图个吉庆,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没必要去批评嘛。大家觉得这今日子好,百事顺遂,心里头踏实,有什么不好的呢?”

  “对对对,书记说得太对了—见识就是和我们柔一样。”

  毛凌笑着拍子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