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碰炸引信
>
  既然无线电近炸引信这条路行不通,那只能搞机械碰炸引信,作为后世的军工专家,卢嘉栋对各类碰炸引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后世我军普遍装备的dfs—10式35榴弹所配用的1—95—drk42型碰炸引信,长长的研制人员名单中,就有卢嘉栋的身影。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设计起来毫不费力,毕竟这款引信的设计图就如同刻录在他的脑海中一样,很快引信的保险、连接杆、发药盒、定位销等关键部件的草图就被卢嘉栋画出来,并且卢嘉栋还在引信里加装了一个类似钟表的延时自毁装置,延迟时间大约15到20秒,当然,详细的设计图卢嘉栋是不会去画的,所以这项艰苦卓绝的任务便交给了杨立民以及其他几名绘图员。

  这种引信在设计上并不是难事,毕竟碰炸原理就那么几种,只要计算好镗压和弹丸在空气中的阻力参数,设定好引信保险的可以了,至于设计图那就更不用说了,所有数据都被卢嘉栋列出来,只要拿着尺子和铅笔画就行。

  如果要说难,那只能难在生产加工上,引信中十多个连杆、弹簧、保险球、击针等机械部件要集中在只有直径二十多毫米的空间里,不仅如此,里面还要安装传火药、自和,所以引信中的部件不仅微小而且相当精密,甚至比高性能机械手表还精密,加工难度相当高!

  所以当卢嘉栋把设计图的事情丢给杨立民后,便一头扎进车间,利用桂南厂的两台高精度镗铣机,开始对车间内的职工进行培训,当然最先学会的就是陈子豪和刘伟了,虽然王胜和罗章在机械上高了些小动作,但在大体的操作方面还是教了很多东西,唯一欠缺的就是高精度光学设备的调控和加工。

  在这方面,卢嘉栋只演示了几遍,陈子豪和刘伟便全部掌握了,就这样以陈子豪和刘伟为技术种子,开始分次分批的培养厂内年轻的机床工,不到一个星期,军工车间内便有十几个掌握精密机床操作的工人。

  就这样忙忙碌碌将近一个月,到9月底的时候,杨立民将引信的设计图全部完成,就这么个小小的引信就画了几百页的设计稿,这还是卢嘉栋标了成熟的数据,要不然加上试验搞,估计得比这多好几倍。

  当卢嘉栋接过杨立民的设计图后,也没来得及向他道声辛苦,便匆匆忙忙的赶到车间,把陈子豪和刘伟和其他十几名技术熟练的精密机床工召集过来,指着那一摞厚厚的设计图道:

  “现在设计图已经出来了,剩下就是咱们加工的事情了!”说着卢嘉栋拿出一份引信连接杆的设计图继续说道:

  “我先加工几个部件,你们看下,有不懂的就尽快提出来!”

  说着,卢嘉栋就拿着设计图朝精密机床走去,可是还没等他迈开步子,就被刘伟拦了下来:

  “卢科长!”和卢嘉栋年龄差不多的人,私下里基本都叫卢嘉栋本名或嘉栋,只有刘伟始终叫卢嘉栋职务,这并不是他与卢嘉栋关系生分,而是出于尊重的表现:“你还是让我先来吧!”

  “你?”卢嘉栋有些迟疑,可是还没等卢嘉栋继续说话,刘伟便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说道:

  “咱们这些人都被卢科长你培训一个多月了,即使设计图没到手,这些零件的尺寸模样我们也记得不离十,再说卢科长你这些日子为了枪挂榴弹发射器也是日夜奔走,辛苦异常,也该歇歇了,所以这种加工的事情还是让我们来吧!”

  “是呀,嘉栋!”刘伟话音刚落,陈子豪便接过话头:“你这些日子真是太累了,是该休息休息,再说,我们都是你手把手教出来的,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听了陈子豪和刘伟的话,卢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