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登基
�二十一,乃是一个黄道吉日,他运用他拿手的奇门遁甲之法,结合河图洛书九星排局预测吉凶,推算出一些谶语:迎来天乙星,相逢百事兴,运用和合庆,茶酒喜相迎。先天震正东,后天离正南;求谋并嫁娶,好合有天成,祸福如神验,吉凶甚分明。应右弼之宿,其号为吉庆。

  他说这一天宜:嫁娶、纳采、订盟、开市、交易、立券、挂匾、祭祀、祈福、开光、造车器、挂匾、出行、入宅、移徙、安床、安门、拆卸、修造、动土、栽种、安葬、破土、启钻、除服、成服、入殓、立碑等;忌:探病、纳畜、伐木、起基、作梁、盖屋等。

  也就是说,这一天对于民间的事务来说,大多数是适宜的。但是登基为帝这种大事是不是适宜就很难说了。现在时间紧迫,也不可能等上半年几个月的,只能事急从权,就选这个日子来举行登基大典了。

  于是,日子就算挑好了,这些天整个荆州无论军民都动员了起来,密锣紧鼓的准备着新皇登基的仪式。只有五天的准备时间,的确是仓促了一点,很多东西都只能一再简化,饶是这样,大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

  其他的不说,就说刘厚登基穿戴的冠冕、龙袍就很难在区区五天内做好。冠冕要用很多珍珠、玉石、黄金,也幸好荆州本来是三国贸易中专地,其中珠宝商还是有一些的,负责筹备的人员走了多家珠宝店才凑够做冠冕的材料。

  然后又使重金,将各家珠宝商最好的首饰师傅集中在一起,让他们不眠不休加班加点干了五天才堪堪将冠冕做了出来。

  由于时间仓促,这顶冠冕做工有点粗糙,有点瑕疵。不过不要紧,皇帝是孤家寡人,所有人朝拜皇帝时都是离得远远的,离得远自然看不清楚一些细节的东西,冠冕中的瑕疵自然也不会被他们看到,皇帝的脸面总算不会因此而丢掉。

  龙袍也不好搞,一件龙袍中有那么多花纹图案,光是绣花五天怎么够?后来还是刘厚出了个主意,将整件龙袍分开很多部分,请了十几个绣娘,每人负责一小部分,绣好后,再将各部分拼接成一件龙袍,这样才赶得及在五天内完工。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整件龙袍成了乞丐装,是由无数块布块拼接成的。不过在巧手裁缝的巧妙拼接下,拼接的痕迹不是很明显,加上上面说的那个原因,离得远,没人会注意到。

  可以说,这个登基大典是史上最寒酸的登基大典,其他还有旌旗、仪仗什么的也是尽可能简单,地点就选在城外5里外一个现成的高坡上,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去建造一个高台了,只能用一个不是很规则的山坡代替。

  这天一早,一干臣民早早就来到了这个小山坡下,大军列队于外围,大臣和一部分百姓代表在内层,刘厚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小山坡上用木头临时搭建的一个高台上,开始祭拜天地。

  祭文是诸葛亮早就写好的,刘厚化了一晚上才背了下来,这个时候只要大声背出来就行了,这点难不住刘厚,后世读了几十年书,背一篇古文还不算太难。

  祭完天,由诸葛亮宣读刘备遗诏,声明刘备传位给太子刘禅。有遗诏才能证明刘厚这个新皇帝的合法地位,否则人家会质疑你这个皇帝是怎么来的。

  当然,这封遗诏是假的,是由诸葛亮代笔伪造的。在这样的场合,也没有那个不开眼的会跳出来说要检查一下遗诏的真假,除非他有赵子龙那样的功夫,可以在周围的数万大军的包围中来去自如。

  宣读完遗诏后,诸葛亮将遗诏、玉玺等一干代表皇权的事物交到刘厚手上,刘厚捧着这些东西登上龙椅,面南而坐。群臣、百姓、兵将们都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