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洮州的生财之道
露宿街头,同时也让洮州本地吐蕃人赚了一些额外银子,此外还避免了吐蕃人不会对外族百姓前来参加他们的沐佛节而生出反感。
门前见过礼之后,叶尘一行被迎进城中,来到了临时行辕。
一路上叶尘毫不吝啬的对张泊这大年前的在洮州做出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和表扬,最后提到了此次沐佛节所作所为。
但出乎叶尘的预料,张泊一张口依然是在哭穷:“陛下,此次沐佛节预计能够赚足足三十万两银子,但是,洮州城内城外的路面需要铺设,十多所小学、中学要修建,这些事情做完,便已经没有多少结余。而这一冬天开垦出的五十多万亩田地,用于浇灌的水渠和风力水车还有一些没有修建好,同样需要大笔的银钱,而朝廷给臣的银子根本不够用。”
叶尘知道张泊是想要银子,所有只是点了点头,没有答复。虽然祥符国这两年来,商税迅速增加,再加朝廷控制的一些水泥、红砖、柴火、牙粉牙刷、玻璃等等各个工坊的盈利一直以两位数增加,此外还有倭国黄金白银的收入和祥符钱庄的巨大盈利,使得祥符国朝廷的各类收入已经超过了北方大国辽国,与宋国没有分裂之前相比也已经相差不大。
但是,祥符国的各种开支却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兵力增加且军饷比其他国家要高,再加上每个将士都配备了精良的装备,使得军费始终是大头。而各州发展迅速的同时用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说实话,若非叶尘当年弄的善人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不少豪商、财阀、粮绅抢着掏钱修路、建学校等事,省下了祥符国朝廷和官府很多的开支,祥符国的银子就更不够用了。户部尚书贾宪虽然极善于理财,但是依然感觉钱财远远不够用。
叶尘想起了被他极为看好的棉花,说道:“朕问你,你们洮州此次棉花种植推广是什么情况?”
张泊连忙说道:“陛下!在臣带人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已经有大半吐蕃人这些天在田中种植了棉花,但洮州的汉人愿意种植棉花的不足百分之一。”
对于推广种植棉花,若非是叶尘在祥符国朝廷中有着绝对权威,在民间百姓中拥有极高信誉或者说威信,还真没有多少人会种这种从未种过的植物。但即使朝廷大力宣传,甚至施行了减免税收等很多的优惠补助政策,真正的愿意种植棉花的汉农依然很少,反而是河西走廊和河湟一带的回鹘人和吐蕃人在朝廷官府的威逼利诱之下,在这些天开春之际,开始轰轰烈烈的种植起棉花起来。
在原本历史上,明清时代的棉布几乎已经彻底取代了自汉时至宋元一千多年时间惯常所见的丝麻,成为当时民间最常用的织物。既然历史早已验证,叶尘推广棉花种植却是极为自信的。但自信归自信,叶尘总不可能说自己是从一千年后来到这个时代,所以当大部分汉农不愿意种植棉花时,叶尘虽然有些感慨,但在韩熙载、马文韬等人的劝谏之下,并没有再强行推广。
实事上,棉花这种作物非常适合给吐蕃和回鹘这种对农活并不是很精通的民族种植,因为种棉花比种桑种粮要简单得多,桑树要能大量取叶,少说也要三五年,种粮食对田力土壤和水分要求很高。而棉花便没有那么苛刻的条件,打理起来也简单,并且只要栽培得好,却是当年就能收获。并且比起丝绸麻布,下一步将棉花加工制作成厚实的棉布之后,在这冬日时间较长,且极为寒冷的西北却是更有用处。而只要形成一定规模,种植的百姓和祥符国朝廷所获得的利益将是难以估计。
叶尘点了点头,这个结果这些天各地州县都有汇报反应,洮州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略一沉思,说道:“说说你们洮州和青州一带能够用来生钱办法。”
张�
门前见过礼之后,叶尘一行被迎进城中,来到了临时行辕。
一路上叶尘毫不吝啬的对张泊这大年前的在洮州做出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和表扬,最后提到了此次沐佛节所作所为。
但出乎叶尘的预料,张泊一张口依然是在哭穷:“陛下,此次沐佛节预计能够赚足足三十万两银子,但是,洮州城内城外的路面需要铺设,十多所小学、中学要修建,这些事情做完,便已经没有多少结余。而这一冬天开垦出的五十多万亩田地,用于浇灌的水渠和风力水车还有一些没有修建好,同样需要大笔的银钱,而朝廷给臣的银子根本不够用。”
叶尘知道张泊是想要银子,所有只是点了点头,没有答复。虽然祥符国这两年来,商税迅速增加,再加朝廷控制的一些水泥、红砖、柴火、牙粉牙刷、玻璃等等各个工坊的盈利一直以两位数增加,此外还有倭国黄金白银的收入和祥符钱庄的巨大盈利,使得祥符国朝廷的各类收入已经超过了北方大国辽国,与宋国没有分裂之前相比也已经相差不大。
但是,祥符国的各种开支却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兵力增加且军饷比其他国家要高,再加上每个将士都配备了精良的装备,使得军费始终是大头。而各州发展迅速的同时用银子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说实话,若非叶尘当年弄的善人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不少豪商、财阀、粮绅抢着掏钱修路、建学校等事,省下了祥符国朝廷和官府很多的开支,祥符国的银子就更不够用了。户部尚书贾宪虽然极善于理财,但是依然感觉钱财远远不够用。
叶尘想起了被他极为看好的棉花,说道:“朕问你,你们洮州此次棉花种植推广是什么情况?”
张泊连忙说道:“陛下!在臣带人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已经有大半吐蕃人这些天在田中种植了棉花,但洮州的汉人愿意种植棉花的不足百分之一。”
对于推广种植棉花,若非是叶尘在祥符国朝廷中有着绝对权威,在民间百姓中拥有极高信誉或者说威信,还真没有多少人会种这种从未种过的植物。但即使朝廷大力宣传,甚至施行了减免税收等很多的优惠补助政策,真正的愿意种植棉花的汉农依然很少,反而是河西走廊和河湟一带的回鹘人和吐蕃人在朝廷官府的威逼利诱之下,在这些天开春之际,开始轰轰烈烈的种植起棉花起来。
在原本历史上,明清时代的棉布几乎已经彻底取代了自汉时至宋元一千多年时间惯常所见的丝麻,成为当时民间最常用的织物。既然历史早已验证,叶尘推广棉花种植却是极为自信的。但自信归自信,叶尘总不可能说自己是从一千年后来到这个时代,所以当大部分汉农不愿意种植棉花时,叶尘虽然有些感慨,但在韩熙载、马文韬等人的劝谏之下,并没有再强行推广。
实事上,棉花这种作物非常适合给吐蕃和回鹘这种对农活并不是很精通的民族种植,因为种棉花比种桑种粮要简单得多,桑树要能大量取叶,少说也要三五年,种粮食对田力土壤和水分要求很高。而棉花便没有那么苛刻的条件,打理起来也简单,并且只要栽培得好,却是当年就能收获。并且比起丝绸麻布,下一步将棉花加工制作成厚实的棉布之后,在这冬日时间较长,且极为寒冷的西北却是更有用处。而只要形成一定规模,种植的百姓和祥符国朝廷所获得的利益将是难以估计。
叶尘点了点头,这个结果这些天各地州县都有汇报反应,洮州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略一沉思,说道:“说说你们洮州和青州一带能够用来生钱办法。”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