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祢衡
sp;这伏完说的没错,若是这样的人,这汉帝还重用他的话,不是告诉别人,造反没关系吗?
被伏完这般诉说,汉帝这才打消了心头的想法。
“孔少府,此般出使河北,可否让那袁绍早些出兵呢!”汉帝又看着孔融说道。
汉帝对曹操可是怨气十足啊。现在曹操想要安抚袁绍,汉帝就想着偏不如那曹操所愿。
“陛下,此般我等可是那曹操手中的刀斧啊!”孔融摇头说道,袁绍,曹操,两害取其轻。
曹操只会软禁,最多让汉帝做一个傀儡,可是袁绍却是真的会杀人的。
“好吧!”汉帝的眼中全都是失望的神色。
“陛下,无需苦恼,这三贼相争,却也是陛下的机会!”孔融对着汉帝安抚着。
“机会?”汉帝眼睛一亮、
“陛下,我等一直联系不到许都之外,名为朝廷为官,实则却是在那曹操的监控之下,而现在那曹操让我前去河北,却是给了我们机会!”孔融继续言语道。
“陛下只需要书信一封与我,出兖州之后,那曹操就算细作密布,却也管不到河北之地,到时候方可便宜行事!”
“好好好,就如孔少府所言,到了那河北,就联系我那三位皇叔,我汉室江山,可切不能落入乱臣贼子之手啊!”汉帝激动的说道。
他说的三个皇叔,就是在长江南方的刘备,刘表三人了。
孔融和汉帝商议完毕,先是回到了家中。
家中却早早的就有了一位仁兄在等着孔融了。
“正平兄?”孔融一抬头便见到了这个眼前的一个年轻人。
孔融都不用看面目只是从背后就能够认出来这位仁兄是谁了。
因为这位仁兄穿着是一件短衫,也就是丝绸品薄衫。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年纪?秋收已过,就要入冬了。
兖州虽然是中原地区,可是温度还达不到南方那种冬天十几度二十度的程度。
现在的屋外,哈气都是有雾水的。
可是这位仁兄,却是特立独行,穿着丝绸薄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文举,你总算回来了!”那边的年轻人也是看到了孔融,上前便亲热的喊了起来,甚至还上前拍打着孔融的肩膀。
孔融孔文举,那可是当世大大儒,大家可能对孔融让梨知道得多,但是要知道,孔融让梨那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孔融也是一个步入中年的人了,算起来是长辈。
可是孔融却还是依然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称兄道弟。
“正平兄,你不是前去宫乐府报道了吗?如何会在我府邸之上?”孔融疑惑的问道。
这个人叫做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人。
兴平时期,祢衡是在荆州避难的。后来到了建安初期,曹操算是拿下了小半个中原了,汉帝也被安排到了许昌安定了下来,祢衡便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许都,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刻字的木板,后来没有地方去,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
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司马伯达?”祢衡�
被伏完这般诉说,汉帝这才打消了心头的想法。
“孔少府,此般出使河北,可否让那袁绍早些出兵呢!”汉帝又看着孔融说道。
汉帝对曹操可是怨气十足啊。现在曹操想要安抚袁绍,汉帝就想着偏不如那曹操所愿。
“陛下,此般我等可是那曹操手中的刀斧啊!”孔融摇头说道,袁绍,曹操,两害取其轻。
曹操只会软禁,最多让汉帝做一个傀儡,可是袁绍却是真的会杀人的。
“好吧!”汉帝的眼中全都是失望的神色。
“陛下,无需苦恼,这三贼相争,却也是陛下的机会!”孔融对着汉帝安抚着。
“机会?”汉帝眼睛一亮、
“陛下,我等一直联系不到许都之外,名为朝廷为官,实则却是在那曹操的监控之下,而现在那曹操让我前去河北,却是给了我们机会!”孔融继续言语道。
“陛下只需要书信一封与我,出兖州之后,那曹操就算细作密布,却也管不到河北之地,到时候方可便宜行事!”
“好好好,就如孔少府所言,到了那河北,就联系我那三位皇叔,我汉室江山,可切不能落入乱臣贼子之手啊!”汉帝激动的说道。
他说的三个皇叔,就是在长江南方的刘备,刘表三人了。
孔融和汉帝商议完毕,先是回到了家中。
家中却早早的就有了一位仁兄在等着孔融了。
“正平兄?”孔融一抬头便见到了这个眼前的一个年轻人。
孔融都不用看面目只是从背后就能够认出来这位仁兄是谁了。
因为这位仁兄穿着是一件短衫,也就是丝绸品薄衫。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年纪?秋收已过,就要入冬了。
兖州虽然是中原地区,可是温度还达不到南方那种冬天十几度二十度的程度。
现在的屋外,哈气都是有雾水的。
可是这位仁兄,却是特立独行,穿着丝绸薄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文举,你总算回来了!”那边的年轻人也是看到了孔融,上前便亲热的喊了起来,甚至还上前拍打着孔融的肩膀。
孔融孔文举,那可是当世大大儒,大家可能对孔融让梨知道得多,但是要知道,孔融让梨那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孔融也是一个步入中年的人了,算起来是长辈。
可是孔融却还是依然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称兄道弟。
“正平兄,你不是前去宫乐府报道了吗?如何会在我府邸之上?”孔融疑惑的问道。
这个人叫做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人。
兴平时期,祢衡是在荆州避难的。后来到了建安初期,曹操算是拿下了小半个中原了,汉帝也被安排到了许昌安定了下来,祢衡便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许都,就在身上藏着一块刻字的木板,后来没有地方去,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
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司马伯达?”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