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首辅离京 枯燥有趣
�。

  张居正自通州登船,顺流南下,直到天津还走的很低调,因为这边还是在顺天府的境内,距离京师太近。

  到了河间府之后,河间府知府衙门的官员,运河两岸的州县官员,都是亲自迎接,这些知府知州的,在张阁老面前连个坐下的资格都无,在外面就要恭谨跪下。

  ********张居正过境的时候,天津各个衙门也是忙碌非常,因为这天津正好是顺天府和河间府的交汇之地,所以张阁老并未下船。

  由兵备道衙门出面,和各个头面人物送上了一份重礼,并且给船队做好了各项补充之后,也就那么过去了。

  王通也是随了二百两的礼金,这倒是个公数,不多不少。

  天津城内城外一切如常,王通自己的各项工作也是正常进行,不管是这兵备道潘达还是监粮宦官万稻,家中的小厮仆役总有个轮换。

  谁谁犯了事被从府中撵出来,谁谁家中有事要离开,不用特意做什么,他们府中自己就需要补充人手。

  张世强在通州那边带来的人,当初也是张家的奴仆子弟,做过伺候人的活计,自然是最佳的人选,锦衣卫在其中拐弯抹角,不为人注意的施加一些影响,这些人很容易的就进入了各个府邸。

  他们进入各家之前,并没有接受到什么打听消息刺探隐私的任务,没有经过这个训练的人也很容易露出破绽。

  只是在天津城内多了几个来自通州的老乡,时不时的过来探望,聊聊家长里短的,不经意间,被问到的那个人也不会注意到,聊聊府内的轶事和情况,大家尽欢而散,也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对于锦衣卫真正核心的机构来说,王通是个外人,东厂的一些东西也不可能交给他,也是隔着一层,王通所做的情报和监视,往往都是从那一世市场调查、客户分析等等工作吸取的经验。

  很多无用的小事和琐事,但对于王通来讲,对于这些看似无用信息的分析和解构,才是重要的,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但这个能力不是口传心授几个月就能具备的,在天津目前能做的也只有王通一个人,好在信息量不多,需要监视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当曰在京师时候,吕万才和宫中的宦官们差不多都能有类似的本领,不过这也是长年累月处理大量信息锻炼出来的一种本能。

  人安插进去不出十天的功夫,王通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兵备道潘达和监粮宦官万稻两个人的关系绝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亲密。

  尽管这两个人不怎么来往,可有一位通海货栈的柴东家和他们两家来往的极为密切,有这样的交集,其中肯定有什么勾当。

  不过具体谈什么是打听不出来的,据说每次见面的时候,连贴身的长随都要被打发出来,据说那柴东家的手面很阔,每次登门,不少人都能拿到赏钱什么的。

  时间还短,可以得出的信息也少,王通也提醒自己不要着急,沉下心慢慢做事。

  在新兵训练营那边训练了快有两个月之后,俞大猷终于参与了进来,他每曰所做的事情和其他的教官不同,俞大猷用一根没有尖头的长矛当作拐杖,在训练场中随便的走着,他往往不打搅那三个正在训练的营,反倒是在外面劳作的劳力中挑选。

  窝棚变成了房舍,整个校场都弄的非常平整,外面用削尖粗木弄成的木栅里外挖了深沟,现在这些劳力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训练营到最近官道之间修建更宽的道路,好让物资方便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