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公立学堂
�有钱公子摇头道:“杨轩虽然出身读书一脉,但其为人奸诈虚伪,周先生不是不知道?

  杨轩口口声声免除三饷,但那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重新清丈土地,你不是不知道,重新清丈之后收上去的钱粮比过去朝廷加派三饷还要多。

  杨轩巧立名目征收什么商赋关赋盐赋矿赋等等,稍稍拖延就处罚罚款,搞得天怒人怨啊。”

  王公子是方圆数十里大户人家,过去依仗权势不缴税赋,重新清丈之后土地面积剧增每年需要缴纳百余担粮食,今年年初就因为少缴钱粮而被处罚。

  夺人钱财如同夺人性命,之后王家坚决反对新政,王公子更是隔三差五的邀集三五好友一起聚会抨击时政,声言如此做法完全颠覆官绅共治结构。

  周瑾在王家所设私塾设馆,大家也只得附和对方,免得宾主不欢而散。

  周瑾三十余岁,崇祯年间中得秀才,其后参加数次乡试不第,因为生活所迫到王家庄开馆授课,以贴补家用。

  这一日传来消息,说什么官府准备建立公立学堂,府城正大量招收公立学堂老师。

  凡是被选上的,不但不需要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开关授课,工作有保障,更为重要的收入不菲。

  想到平日受东家白眼,周瑾不甘寂寞,不顾王公子反对还是决定出去试试运气。

  由于有秀才的功名,不需要参加县试,周瑾这天来到顺庆府城。

  午时刚过,周瑾赶到玉山书院,还没有走到街口,道路上都是络绎不绝的人群,大家三三两两的呼朋唤友赶往书院。

  大小府试参加了七八次,第一次遇到这样多人,周瑾感觉奇怪,连忙停下脚步问旁边路人道:“兄台,这人山人海的,比起往年院试还多,怎么这么多人?”

  旁边一个面色焦黄,身材瘦小的中年读书人笑道:“过了院试,不过由童生变为秀才,而这次考的则是教秀才的先生。

  凡是通过的进入公立学堂,每年有二十余两银子收入,也可保家庭衣食无忧。”

  周瑾重重点了点头,赶紧排队报了名,经过一天考试,周瑾顺利的入围公立学堂教师,这未来三个月之内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基本算学知识(国人算学水平比较差),讨论确定初级教材。

  也就是在这天,周瑾慢慢理解初级教育的目的,那就是经过五年学习,学员能够识文断字,能够简单计算与处理一些数里几何问题。

  而不是像过去那种生怯的千字经、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