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勇将贺珍
  在汉中,忠义军依托水军之利,沿着汉江各主要渡口构筑工事,以抵挡鞑子。

  在这期间,双方在汉江沿岸各个主要渡口展开激烈的争夺,但因为忠义军有水军之利而未能得逞。

  为了改变劣势,12月上旬清军趁着夜色掩护一夜之间在大河坎搭建了三个浮桥,从早到晚清军源源不断的通过浮桥渡过汉江以逼近忠义军大营。

  双方在渡口边展开激战,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不断冲击忠义军堡垒,情况危机之际第二镇副将陈应宗使用十门一窝蜂才稍稍将对方压制住。

  主角穿越之后主要依靠前世经验将精力放在鸟铳前面加上铳刺增加火枪手近身搏杀能力,改火绳枪为燧发枪,铸造虎蹲炮、佛朗机炮,红衣大炮等火器上面,而没有增么关注一窝蜂。

  这几年一直参战甚少多在川北警戒的陈应宗一直琢磨着如何建功立业,一直想证明自己能力并不比杨秉义、靳统武、刘惟明等人差。

  正一筹莫展之际,幕僚向其献策,这个杨轩与其他将领不一样,十分著迷于武器武器制造,兵械改进。

  虽然对方一直在寻找对方鞑子骑兵的利器,但所使用的主要是佛朗机炮,虎蹲炮,燧发枪、火绳枪,震天雷等武器,而对一窝蜂显得不屑一顾。

  须知一窝蜂是借鉴古代连弩车继续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火箭,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在《汉武大帝》电视剧中,大将军卫青就曾使用这种武器对付匈奴骑兵,当然,当时因为火药还没有出现,好像是砍断扳机,早已经弯弓完成的箭矢从一个隔板射出来,铺天盖地的杀上对方骑兵。

  由于火药的应用,一窝蜂火箭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虽然还是像过去那样利用箭矢杀伤对方,但其动能来自于火药燃烧。

  在永乐大帝朱棣发动的靖难战争中,北军就曾大量使用一窝蜂对抗朝廷军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战争中,为了击败阻挡的清军骑兵,法军就曾使用火箭轰击清军马队,然后趁乱长驱直入取得战役的胜利。

  陈应宗一听大喜过望,用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打造了三个样板,战场使用效果并不比佛朗机炮、虎蹲炮逊色。

  陈应宗打造的一窝蜂火箭能够装三十二支箭矢,放在木制的桶状发射器里,安放有火药筒的箭矢,火药筒由总药线连在一起。

  点燃总药线,发射器里的箭矢就会如蜂群一样飞出来,正如前世喀秋莎火箭炮等炮弹一样,依靠瞬间发出的大量箭矢压制对方骑兵步兵,杀散对方。

  虽然颇为笨重,作战时需要携带大量箭矢,但忠义军现在已经大量装备三轮车、自行车使得箭矢、粮食辎重运输较为容易,如此完全可以机动作战。

  看到对方骑兵杀到,惊慌之余突然施放火箭,将一窝蜂木桶放在三轮车上,固定后突然点燃,面对蜂拥而至的关宁铁骑三十二支箭矢瞬间飞出,前面敌骑乱成一团。

  在佛朗机炮、虎蹲炮、一窝蜂火箭等炮火打击之下,关宁铁骑乱成一团,根本难以形成密集阵形冲击忠义军挖掘的壕沟阵形,如此局势才稍稍平息。

  但清军人多势众,在多铎、吴三桂拼命督导下清军源源不断的杀到,激战半天眼见忠义军弹尽粮绝眼见不支,水军游击王复臣率部杀到。

  看到清军正源源不断的通过浮桥渡过汉江,王复臣一面驾驶飞虎战舰来回巡弋不断使用佛朗机炮轰击渡河清军,一面施放火箭焚烧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