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我要骑兵
��铳等新型兵器,但官军伤亡也颇为巨大,此战下

  来,官军战死的超过三十余人,受伤的也在百余人之数,这还是官军处在绝对优势情况下取得的结果。

  除了这些收获之外,更大收获就是那铁质铁球,最先以为是陈怀西的独门暗器,细问之后原来是史书上记载的震天雷。

  在北宋末年抗击金国的战斗中,大宋军队就使用震天雷。

  陈怀西武生出生,平时也喜欢钻研这些,过去常常使用到震天雷这种东西。

  出去打架,对方人多势众的话,则是另一种震天雷,薄薄铁球内部全装满面粉,最里面放上火药,看到追击人群,点燃后扔过去,爆炸后产生粉末挡住对方视线,从而逃避仇家追杀。(正如很多武侠电影所看到的那样)

  像今天战场上使用这种,那就完全不同,为了杀伤对方,不但铁球非常厚,里面一斤火药,扔过去后发生爆炸,铁球被炸成铁片,杀伤周围的人物。

  这不是前世的手榴弹吗?不但中国北宋末年出现这种手榴弹雏形,而且在西方十七世纪也出现掷弹兵,面对冲杀过来的人群,投掷这种手雷。

  虽然一度手雷被抛弃,但随着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盛行,手榴弹更是成为将士们的最爱,在朝鲜战争,中**队最喜欢使用的武器就是手榴弹,不论什么情况先扔上两颗,然后冲过去与对方战在一起。

  做了两个草人,披上一层棉甲、锁子甲,扔上一颗震天雷,碎片击破铠甲,伤及草人。

  见这个时代震天雷效果如此之大(比虎蹲炮发射威力大多了,虎蹲炮发射散弹,完全凭借惯性,而震天雷则不同,在落地点发生爆炸),穿越族杨轩当然将会大规模的推广震天雷,在各个中队建立掷弹兵。

  当然这是后话,这需要系统工程,在随即组织的战后总结会上,大家对此战得失进行认真总结。

  大家最初不适合,在杨轩一再鼓励之下,也不能走过场了事,一个个开始总结。

  在战场上,蒙古骑兵骑术,骑射,三眼铳的利用给人印象深刻,其战斗力远在官军骑兵之上。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官军战术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放铳速度太慢,由于太过繁琐,放铳一次,至少可以射出五支箭。很多将士由于训练不足,甚至达到7、8次,还常常出错。

  其次,一些战兵有装备脚踏弩,但脚踏弩不但上弦太费体力了,而且发射速度颇慢,很多弩手发射数轮之后再上阵厮杀,体力大减。

  再次,那就是蒙古骑兵的战术。

  过去一直以为蒙古骑兵战术单一,但经过数百年征战,蒙古骑兵战术颇有特色,比如有三成左右的重骑兵,战马上披了马甲,将士身上穿了厚厚铠甲负责冲锋,而在其后面则是一些轻骑兵,除了戴了头盔之外身上没有丝毫防备,这些轻骑兵常常躲在后面通过箭雨压制对方,为冲锋陷阵的重骑兵提供火力掩护。

  再次,就是没有近身厮杀的勇气,若面对骑兵的铁流,若是前方无遮挡的话,只能放一次对方就冲到前面。

  若面对步兵的人流,也只能放铳两次,接下来就是残酷的白刃战。

  但明军严重依赖射击武器,如依赖鸟铳射击,弓弩射击,而对贴身肉搏颇为排斥。

  即便在三百年后抗日战争上,拼刺刀也是考验一支军队意志、决心、战术的一项重要指标,日军常常依靠火炮打散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