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章 消除疑问
征。宋军依旧分三路出发,东路军用曹彬和米信为主副帅作为主力,缓慢进军,吸引辽军主力以达到让中路和西路军长驱直入的效果。中路军用田重进为主帅,西路军用潘美杨业。最后三路会师进攻南京。

  辽军对于战事准备不足,应变仓促。宋军三路连续攻克州郡,进展很顺利。辽军守卫南京的是耶律休哥,他兵力不足,选择坚守避战,派轻骑兵绕道打击曹彬军的粮道,并不断派骑兵骚扰曹彬军,以拖延其进军速度,为辽军主力救援赢得时间。

  曹彬军进占涿州之后,仅仅十天,就断粮了。曹彬就放弃涿州,退守雄州就粮。赵光义得到消息大惊,让曹彬不可后退,应和米信军会合,然后等待中路军和西路军来会师。因为赵光义本来的既定战略就是三路大军会师,然后进攻南京,如果东路曹彬撤退,则会令中路、西路军孤立。

  此时曹彬军中生变,部下将领听说中路和西路捷报频传深以为耻,因为他们所在的东路才是主力,于是纷纷要求出战,曹彬难以控制,于是会合米信军后,再次进攻涿州。但此时辽国主力援军已经到达涿州东北,以逸待劳。

  耶律休哥又不断派轻骑夜袭曹彬军,导致曹彬军行军劳累,到达涿州时已疲惫不堪,并且再次粮食紧缺,曹彬不得不再度撤军。辽军全军追击,于岐沟关将曹彬军围困。曹彬与米信趁夜突围逃走,宋东路军溃败。

  中路军田重进接到指示安全撤回。而赵光义给西路军下达了迁寰、朔、云、应四州人民南下的撤退任务。于是西路军遭到辽全部主力的追击。副将杨业和主将潘美、监军王侁产生分歧,孤军迎战,战败被俘,绝食而死。至此,赵光义所指挥的雍熙北伐宣告彻底失败,辽军乘胜南下直推进到大名以北。

  这次雍熙北伐影响非常深远,宋朝国力大损,自此之后宋军产生恐辽心理,以至于彻底放弃收复燕云,宋朝对于辽国的战略进攻也变为战略防御……

  众将想通这一点不禁释然,也暗自出身冷汗。当下的形势与当初何其相似,两次北伐皆是初时极为顺利,连战连捷甚至推至南京城下,而彼时的南京正是当下的大都。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卒皆以为北伐胜利在望,不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不知此时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当时宋军分三路进军,计划看似合理,实则犯了外线作战的大忌。三路军距离远,而且被山道所阻隔,不能会合救援。而辽军屡次利用内线作战优势,调集优势兵力,三路来回增援,最终大败曹彬所在东路军,又大败西路杨业军。

  即使曹彬没有犯错,宋军还是很容易陷入孤立,被辽军优势兵力逐个击破,而一路军的失败则就会导致全盘失败。且三路进军也加大了后勤补给的困难,而曹彬两次兵败皆是因为进展过快,导致粮草不济,不得不后退就粮,从而为敌所乘,乃至一路败,三路皆被牵连的惨剧发生。

  而当下新朝二次北伐,从战略上讲也是三路进军,且他们从两淮出发比之彼时自河北出兵作战范围更大,相应的后勤补给也更为困难。但他们的进展速度却也超乎了当初的计划,开战两个月便已深入‘敌境’千里,而这同样超过了后勤供应的计划。

  好在皇帝在连番大胜,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众将一致要求迅速北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清醒,下令就地转入休整停止继续北进。而若是不顾现实的情况下一力北进则很可能重蹈太宗的覆辙,从这方面看小皇帝就要比其高明的多。

  接下来,皇帝又点名兵部司主事曾琨汇报了当下各部的伤亡情况,自开战始各军伤亡以近四万,尤其是充当先锋的诸军最重,已近两成。而随着向北,天气日益寒冷,冻伤和患病的军卒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