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46
�人心的好事。

  是的,他们非常恨俞宛秋,而且这种恨意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俞宛秋在赵国混得风生水起呈增长之势。因为在他们看来,俞宛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原本该是他们沈家的

  如果俞宛秋不抢去沈涵净的如意郎君,他们早就是举家南迁,成了赵国新崛起的显赫外戚。如果不是她横刀夺爱,沈涵净也不会进宫生下梁孝帝的太子,将沈家的命运跟梁国的国运彻底绑在一起,使他们进退维谷、无所适从。

  整个上京的豪门世族中,大概只有沈家由衷地希望梁瑾瑜入京。因为他们深知,梁国气数已尽,不是梁瑾瑜,就是赵佑熙,而后者是他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不顾路人侧目,在大门口山呼万岁,以为迎进了今后的恩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谁知新帝进府后,只字未提请他们父子出山“为新朝廷效力”之事,只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后来更主动提出,“听说府中后园风景殊佳”,想四处走走看看。

  沈氏父子虽然自高自大,有时难免妄想,毕竟在官场浸y多年,脑子并不笨,听闻此言,有什么不明白的?失落之余,对俞宛秋更加鄙夷,不就是有几分姿色吗?抢了沈涵净的未婚夫(他们一直是如此认为的)还不够,又招惹梁瑾瑜,真是不知羞耻。幸亏不是他们沈家的女儿,要不全家人的脸都给她丢尽了。

  当时梁瑾瑜编撰的俞慕凡遗稿还没在上京流传开来,否则他们早该想通其中的关节了。

  父子俩心里虽不屑,还是顶着两张笑得稀烂的脸把梁瑾瑜领到后园,这一领,沈家可就糟秧了。

  从沈家主院的后门出去,一看到园中景象,梁瑾瑜就沉下了脸,沈家父子则捏着一把汗。待走到“俞宛秋故居”前,只见大门上油漆剥落,院子里荒草蔓生,老鼠蟑螂到处乱爬,甚至从草丛里窜出一条蛇,差点把梁瑾瑜咬到,气得他当场喝令:“把沈家人全部押进大牢关起来”

  沈氏父子瘫倒在地,被兵士拖走前,沈鹏瞥见梁瑾瑜身边的亲信太监正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想要揭下俞宛秋当年亲笔所书的那张早已褪色的“山水园”字幅,忙出声高喊:“陛下既看重舍侄女,为何拘禁亲舅?”

  梁瑾瑜被他说得笑起来:“‘舍侄女’和‘亲舅’,沈大人不觉得矛盾吗?”

  沈湛叩道:“宛秋妹妹虽系表亲,家祖母和家父家母一直视若亲生,家父家母曾想收其为女,让她入沈氏族谱。陛下若不信,可召来家仆,一问便知。”

  不提这茬还好,提起此事,梁瑾瑜怒不可遏:“你何不说说令尊欲收养俞宛秋的真正用意?”

  沈湛哑然,连这样的秘密都泄露出去,他不知该感叹梁瑾瑜的可怕,还是该怪家人口风不严,对主子缺乏应有的恭敬之心。

  由于梁瑾瑜对留守的梁国贵族多以招徕安抚为主,沈氏一族下狱的消息轰动了整个上京。

  连远在海岛的沈涵净都辗转打听到了,可她除了干着急,能有什么办法?她手头是有一批人手,但要冲进上京劫狱无异痴人说梦。

  梁瑾瑜委派一个归顺来的梁国旧臣审理此案,此人是出了名的酷吏。光是他的名字就让沈家人吓破了胆,根本不用审,沈鹤就招出了当年昧下的俞家财产,居然有三百万两之巨,其余房产地契不在此例。

  梁瑾瑜看过招供材料后,既心疼俞宛秋,又替俞慕凡不值。辛苦挣下的家业,父母兄弟没得到,唯一的女儿也没得到,老婆尽给了娘家。到底不是亲娘,沈鹃给俞宛秋留下的,只怕连零头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