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 面圣(下)
�护自己的学说不被其他学说所淘汰;而大明朝的敌人是南倭北虏,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那么大明朝的处世之道就应该是刀和剑,而不是别的,时代都不同了,硬是把孔子的处世之道拿来用,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墨守成规而已。”
嘉靖皇帝更有兴趣了,觉得眼前这少年人他从未见过,从未见过如此大逆不道之人,但是莫名的,嘉靖皇帝虽然是儒家学说的受益者,却也是受害者,大礼议带来的君臣对立,让嘉靖皇帝不停的被文人臣子们孤立和打击,而且占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嘉靖皇帝非常不爽,间接的就对那些文人的满口圣人之言产生了反感,但却什么也不能说。
而眼前这少年人却说了他想说的,讲了他想讲的。
“如此说来,你的处世之道又是什么?”嘉靖皇帝很想知道这个问题。
郑光顿了顿,开口道:“如何做与国于民有利,我就怎么做,不去管所谓的名节和操守之说,这世上本就有太多的颠倒黑白之事,太在意名节和操守,只会让臣束手束脚,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做不到,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岂不是白费了十年寒窗?”
嘉靖皇帝觉得有些惊异,这些话他都是从未想到过,也从未听说过的,那些文人臣子哪一个不是把名节和操守看得比天还重要?可郑光却说自己不怎么看重名节和操守,而只会去做利国利民之事,这和那些臣子们是大不相同的,难道,这就是他得以办成二十年来无人能办到之事的原因吗?
“你能两次战胜倭寇,斩首倭寇近万,朕知道你定不是寻常人,今日一问,也果然如此,其实,朕的想法有一些和你很像,为国选材,选的应该是能办事的人,而不是一群只会成天在朕面前吵吵嚷嚷,争权夺利之人,朕现在最需要的人才是可以为朕平定南倭北虏之人,可是,朕寻找了二十年,也没有找到,郑光,你会是那个人吗?”嘉靖皇帝颇有深意的问道。
郑光没有犹豫,开口道:“陛下是如何认为的,臣就如何做,无论南倭还是北虏,臣以为,大明都不该惧怕他们,而应该主动出击,将其彻底消灭,一味缩手缩脚,寄希望与和谈,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资敌手段而已,贼人得了财货,更加强大,就会想要更多的财货,总有一天,大明无力支付这些财货的时候,贼人会毫不犹豫的南下北上入侵中原,而那时,咱们无力抵抗。
所以,无论是南倭,还是北虏,臣以为,大明都该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彻底剿灭为止,如何剿灭,那需要细细商谈,而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朝廷锐意剿灭南倭北虏之上,只要朝廷有此信念,臣以为,南倭北虏,都只是一时之危而已,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嘉靖皇帝心里有些微微激动,面色上依然是古井无波:“你说的很对,朕也是如此认为的,但是,二十年来,大明败多生少,以致南倭北虏愈演愈烈,朕到底是所托非人,还是哪里做得不对?郑光,你能为朕解惑吗?”
郑光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陛下,臣以为,南倭北虏,如需解决,需要有一个先后次序,北虏乃是蒙古铁骑,曾经入主中原九十七载,至今还把大明视作他们的叛逆,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入主中原,俺答一统蒙古诸部之后,蒙古铁骑的实力大大增强,已经具备威胁大明的实力,所以,南倭北虏里,北虏是首要之敌,大明目前的政策是没错的。
但是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平安,才能集中全力对抗外地,倭寇,就是大明的内部之患,盘踞东南,袭扰沿海之地,破坏行商,使大明税收锐减,而若要集中全力解决蒙古之患,东南财富税收则必不可少,所以,若要平北虏,必先平东南,若要平东南,必先剿倭寇,臣主张,先南后北,在北地采取守势,在东南,
嘉靖皇帝更有兴趣了,觉得眼前这少年人他从未见过,从未见过如此大逆不道之人,但是莫名的,嘉靖皇帝虽然是儒家学说的受益者,却也是受害者,大礼议带来的君臣对立,让嘉靖皇帝不停的被文人臣子们孤立和打击,而且占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让嘉靖皇帝非常不爽,间接的就对那些文人的满口圣人之言产生了反感,但却什么也不能说。
而眼前这少年人却说了他想说的,讲了他想讲的。
“如此说来,你的处世之道又是什么?”嘉靖皇帝很想知道这个问题。
郑光顿了顿,开口道:“如何做与国于民有利,我就怎么做,不去管所谓的名节和操守之说,这世上本就有太多的颠倒黑白之事,太在意名节和操守,只会让臣束手束脚,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做不到,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岂不是白费了十年寒窗?”
嘉靖皇帝觉得有些惊异,这些话他都是从未想到过,也从未听说过的,那些文人臣子哪一个不是把名节和操守看得比天还重要?可郑光却说自己不怎么看重名节和操守,而只会去做利国利民之事,这和那些臣子们是大不相同的,难道,这就是他得以办成二十年来无人能办到之事的原因吗?
“你能两次战胜倭寇,斩首倭寇近万,朕知道你定不是寻常人,今日一问,也果然如此,其实,朕的想法有一些和你很像,为国选材,选的应该是能办事的人,而不是一群只会成天在朕面前吵吵嚷嚷,争权夺利之人,朕现在最需要的人才是可以为朕平定南倭北虏之人,可是,朕寻找了二十年,也没有找到,郑光,你会是那个人吗?”嘉靖皇帝颇有深意的问道。
郑光没有犹豫,开口道:“陛下是如何认为的,臣就如何做,无论南倭还是北虏,臣以为,大明都不该惧怕他们,而应该主动出击,将其彻底消灭,一味缩手缩脚,寄希望与和谈,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资敌手段而已,贼人得了财货,更加强大,就会想要更多的财货,总有一天,大明无力支付这些财货的时候,贼人会毫不犹豫的南下北上入侵中原,而那时,咱们无力抵抗。
所以,无论是南倭,还是北虏,臣以为,大明都该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彻底剿灭为止,如何剿灭,那需要细细商谈,而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朝廷锐意剿灭南倭北虏之上,只要朝廷有此信念,臣以为,南倭北虏,都只是一时之危而已,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
嘉靖皇帝心里有些微微激动,面色上依然是古井无波:“你说的很对,朕也是如此认为的,但是,二十年来,大明败多生少,以致南倭北虏愈演愈烈,朕到底是所托非人,还是哪里做得不对?郑光,你能为朕解惑吗?”
郑光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陛下,臣以为,南倭北虏,如需解决,需要有一个先后次序,北虏乃是蒙古铁骑,曾经入主中原九十七载,至今还把大明视作他们的叛逆,无时无刻不想着重新入主中原,俺答一统蒙古诸部之后,蒙古铁骑的实力大大增强,已经具备威胁大明的实力,所以,南倭北虏里,北虏是首要之敌,大明目前的政策是没错的。
但是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平安,才能集中全力对抗外地,倭寇,就是大明的内部之患,盘踞东南,袭扰沿海之地,破坏行商,使大明税收锐减,而若要集中全力解决蒙古之患,东南财富税收则必不可少,所以,若要平北虏,必先平东南,若要平东南,必先剿倭寇,臣主张,先南后北,在北地采取守势,在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