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回京
他是男人,坐的车子得押尾,离得挺远,只隐隐约约听见罗老夫人在前头吵嚷几句,跟着马夫就说要掉头,罗松正躺在软垫上闭目享受俏婢雪莲吹气如兰地替他按摩肩膊头部,舒服得很,哪顾得去理会外头什么情况,只管由着马车将他拉到哪里就去哪里。

  金氏追出来,早不见了罗松的马车和随从,还以为罗松误会她也能搬去金宅,忙让身边婆子赶紧追过去,告诉世子爷她和罗妍还住郑府别院,让世子爷转回来。

  那婆子一直追到罗宅,看见罗松的马车停在门外,人却是已经进去,而前院厅堂上,人来客往,热闹非凡,全是些官员和穿着锦衣华服的老少爷们,婆子哪敢造次?只好掉转头回去跟金氏如实禀报。

  成国公世子又到赤州城,州城官员及各方人士闻讯前来拜访探望,这一回罗松身体和精神状况不错,便有心情与大家周旋应酬,连贾霆也闲不下来,罗真则自顾吩咐手下看情况安排行程,车船并济,走最直的路线,争取早日回到京城。

  等定下行程路线,船只也安排妥当,他便想赶回东山村去接锦绣,却见关杰跟随几位武官一道来拜望罗松和贾霆,罗真不得已,只得陪坐在侧客套几句,待酒宴摆上来,大家入席吃酒谈话,罗松因身体之故不胜酒力,给各位客人敬酒便全由罗真代劳,不知不觉华灯通明夜色渐深,罗真敬得两圈下来,才发觉自己什么食物都没吃,肚子全是酒,一时酒劲上来,竟然醉了。

  后院又是另一番热闹情形,二堂两侧花厅也各摆了几桌酒席,罗老夫人和郑氏、金氏陪同前来拜望的夫人太太们谈笑共饮,待散了席,大家体谅国公夫人白天赶路劳累,只略坐一坐,便纷纷告辞回去了。

  罗老夫人由两个媳妇搀扶着回到正院住处,躺靠在罗汉床上,长舒口气,总算是可以好好歇着了。

  金氏是求了罗老夫人,由罗老夫人身边罗嬷嬷去接她来的,也是估摸着锦绣不在,罗真在前院忙于应酬不会进后院,把罗妍也带了过来。

  几个姑娘不耐烦和不相干不认识的人应酬,早就退席回到正院,四人正好凑得一桌打叶子牌玩。看见罗老夫人她们回来,便也不玩了,一起围拢来吃茶说话。

  罗老夫人对金氏道:“那锦绣是个拗脾气,都说了要赶时间回京城。她偏就不肯跟着我们一起回来,硬要先与她家那班没个正经的亲戚道别。唉,所以为何娶妻非得要门当户对,就是要懂规矩知礼节,这个很重要!咱们堂堂勋贵家。对上这样小门小户的姑娘,教她道理就比如对牛弹琴,真是怎么说也说不通!也罢了,明天真儿得再跑一趟,回东山村去接她,来回总得三四天,左右松儿这边也需要应酬一二,等他们到来,估计直接就上船了,两下里见不见面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们娘俩也甭回去了,就住我这,把那院子还给郑家,再好好谢谢亲家!”

  她转过脸看向郑氏:“我这次从京城带了两支百年老参来,一支切开用了小半,明天你拿一整支的去,再合上别的,连同东山村得来的干猴头菇也给一份。这个可是好东西,眼下也只田宅有。东山村落在那山峰下,井水真是清甜清甜的。既然田宅能种出来,想必东山村别家也能!你不妨告诉亲家,若还想要,可以花点银子。找那村里哪一户有水井的人家起个暖房种养起来,左右你也去看过真儿媳妇怎么弄那暖房……咱们在京中离得太远是没法子,亲家就住在赤州城,能时常吃到东山村的猴头菇,养身健体,好得很呢!”

  郑氏笑着点头:“母亲说得是。明儿我回娘家就跟他们提点一下。那东山村虽偏僻了些,可着实是好地方,不说那猴头菇,便是上次真儿媳妇他们从山里采摘回来的鸟梨,都能做成良药,我得的那些,送了几瓶回娘家,我爹吃完,那经年的咳症竟是好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