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强悍的撤退
�是日本人的风格”王以哲迷惑。
“王军长,日军第6师团号称强悍师团,但是连续作战,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攻击。国防部要求我们阻击5天时间,今天是第6天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你部兵贵神速,莫非早就判断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王以哲惊喜询问。“七七事变后,我部要求进入淞沪地区防御,可是国防部不同意。经过欧阳总参谋长斡旋,最后国防部同意我部进入杭州城一线防御。”
肖克接道:“欧阳总参谋长一直关切淞沪战局,尤其是担心日军在杭州湾发动登陆作战。当发现杭州湾兵力空虚时,欧阳总参谋长果断命令我部向杭州湾挺进,后来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如果贵部没有及时出兵,我部恐怕要血洒松江城。”“报告,川军来电。日军114师团不惜代价发动狂攻,危急时刻,第50旅赶到战场并侧翼出击。日军溃败后撤10公里威胁解除。”一名作战参谋禀报。
“王军长,我们该走了,让日军大部队会师吧”几个小时后撤退部队到达枫泾,部队沿着铁路线继续向西撤退。79师接到国防部命令,撤往无锡防御。川军,八路军、西北军由于连番大战,伤亡惨重暂时撤往杭州,并在杭州一线加强防御。
部队沿着沪杭铁路一路前行,摆脱了日军的喜悦很快被付出惨重代价的情绪所替代。所有官兵脸上蒙上一层阴影,每个人心情都十分沉重。是役,八路军两个师伤亡6000多人,川军伤亡7000多人。67军不算前期作战,仅在松江城两天阻击作战就伤亡2000多人。对于日军的立体作战模式,所有人都有了清醒的认识。
日军连续5天发动进攻,同样付出惨重代价,第6师团伤亡4000余人,第18师团伤亡2000余人,第114师团伤亡3000多人。日军通过与八路军的作战,同样有了新的认识,这在日后的进攻中会体现出来。可以说八路军一战成名,震惊中外,让世界各国对于江西的八路军有了新的认识。
部队撤退途中,王以哲接到国防部命令,该部调往常州休整。分手之时,肖克握着王以哲的手道:“王军长,如果我没有猜错,你部要在南京一线加强防御”“肖军长,国难当头,军人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鄙人早已经发下誓言,一腔热血要洒在抗日战场上。”肖克无言以对,双方握手告别。
江西九江八路军第3兵团司令部内,参谋长贺龙禀报道:“总参谋长,肖克所部第15、16师,西北军第67军、川军第20军安全撤退,目前正在前往杭州城的途中。根据陈诚司令官通报,中央军第87、88师,第3师,第36师,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8师,浙江第6师全部安全撤到浙江境内。湘军第。沿着沪宁铁路撤往南京方向,我们的阻击作战大获成功。”
贺龙接道:“目前淞沪战场还有少量部队在作战,估计数量不超过2万人。”“总参谋长,根据国防部通报,经过三个月鏖战,不包括兴塔阻击作战,战损率为16万人。如果包括兴塔阻击作战,以及撤退的战损估计要达到20万人。”欧阳剑清楚,原有的历史淞沪战场大撤退,损失了10万兵力,包括前期作战战损率达到30万人,而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欧阳剑望着军用地图心里盘算,中央军部队进入浙江境内,陆续经江西境内撤往各地,并没有在南京一线布防,显然老蒋有放弃南京的的意思。国防部让杂牌部队在这一线防守,意味着老蒋要保存实力,或者说老蒋对于死守南京已经失去信心。欧阳剑心里清楚,35年德事顾问法尔肯豪森,鉴于中日之间的战争形势,认为必须在上海至南京一线构筑稳固防线。
德国人认为:在上海和南京之间秘密构筑两道防线。即第一道防线吴福线,北起长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无锡、苏州、嘉兴到杭州湾。第2道防线北�
“王军长,日军第6师团号称强悍师团,但是连续作战,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攻击。国防部要求我们阻击5天时间,今天是第6天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你部兵贵神速,莫非早就判断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王以哲惊喜询问。“七七事变后,我部要求进入淞沪地区防御,可是国防部不同意。经过欧阳总参谋长斡旋,最后国防部同意我部进入杭州城一线防御。”
肖克接道:“欧阳总参谋长一直关切淞沪战局,尤其是担心日军在杭州湾发动登陆作战。当发现杭州湾兵力空虚时,欧阳总参谋长果断命令我部向杭州湾挺进,后来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如果贵部没有及时出兵,我部恐怕要血洒松江城。”“报告,川军来电。日军114师团不惜代价发动狂攻,危急时刻,第50旅赶到战场并侧翼出击。日军溃败后撤10公里威胁解除。”一名作战参谋禀报。
“王军长,我们该走了,让日军大部队会师吧”几个小时后撤退部队到达枫泾,部队沿着铁路线继续向西撤退。79师接到国防部命令,撤往无锡防御。川军,八路军、西北军由于连番大战,伤亡惨重暂时撤往杭州,并在杭州一线加强防御。
部队沿着沪杭铁路一路前行,摆脱了日军的喜悦很快被付出惨重代价的情绪所替代。所有官兵脸上蒙上一层阴影,每个人心情都十分沉重。是役,八路军两个师伤亡6000多人,川军伤亡7000多人。67军不算前期作战,仅在松江城两天阻击作战就伤亡2000多人。对于日军的立体作战模式,所有人都有了清醒的认识。
日军连续5天发动进攻,同样付出惨重代价,第6师团伤亡4000余人,第18师团伤亡2000余人,第114师团伤亡3000多人。日军通过与八路军的作战,同样有了新的认识,这在日后的进攻中会体现出来。可以说八路军一战成名,震惊中外,让世界各国对于江西的八路军有了新的认识。
部队撤退途中,王以哲接到国防部命令,该部调往常州休整。分手之时,肖克握着王以哲的手道:“王军长,如果我没有猜错,你部要在南京一线加强防御”“肖军长,国难当头,军人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鄙人早已经发下誓言,一腔热血要洒在抗日战场上。”肖克无言以对,双方握手告别。
江西九江八路军第3兵团司令部内,参谋长贺龙禀报道:“总参谋长,肖克所部第15、16师,西北军第67军、川军第20军安全撤退,目前正在前往杭州城的途中。根据陈诚司令官通报,中央军第87、88师,第3师,第36师,第9师,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第98师,浙江第6师全部安全撤到浙江境内。湘军第。沿着沪宁铁路撤往南京方向,我们的阻击作战大获成功。”
贺龙接道:“目前淞沪战场还有少量部队在作战,估计数量不超过2万人。”“总参谋长,根据国防部通报,经过三个月鏖战,不包括兴塔阻击作战,战损率为16万人。如果包括兴塔阻击作战,以及撤退的战损估计要达到20万人。”欧阳剑清楚,原有的历史淞沪战场大撤退,损失了10万兵力,包括前期作战战损率达到30万人,而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欧阳剑望着军用地图心里盘算,中央军部队进入浙江境内,陆续经江西境内撤往各地,并没有在南京一线布防,显然老蒋有放弃南京的的意思。国防部让杂牌部队在这一线防守,意味着老蒋要保存实力,或者说老蒋对于死守南京已经失去信心。欧阳剑心里清楚,35年德事顾问法尔肯豪森,鉴于中日之间的战争形势,认为必须在上海至南京一线构筑稳固防线。
德国人认为:在上海和南京之间秘密构筑两道防线。即第一道防线吴福线,北起长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无锡、苏州、嘉兴到杭州湾。第2道防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