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 “老大难”的三大厂
轮机厂包袱沉重,体制落后,设备技术陈旧过时,职工老龄化严重,工厂里大把都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年轻,而有技术的人才却不断流失,不是生病退养,就是被民营企业挖走。他们有在本地企业干活的,甚至还有远赴南方深圳给私营经济打工的,工资待遇低是这些技术人才出走的主要原因,而这是我们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我厂给与了一定提高,但是照比这两年展起来的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还是差一大块,继续政府提高待遇标准!”

  众人看了看林强生,只见这个年轻人面无表情的听着,三大厂的几位厂长暗地里也把账算在了他的头上,但是他对这些目光都不为所动。

  邬宗祥继续说道:“还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计划项目减少,对我厂的打击更是沉重!”

  这一点,电机厂和锅炉厂的厂长也十分认同,纷纷支持邬厂长的说法。

  他向大家举例说道:“以前,我们厂都是国家分配任务,现在项目减少了,我们得自己出去找项目。现在汽轮机厂把以前不做的几十万的小业务也都做了起来。但即使这样也是杯水车薪,毕竟我们是一家大型企业,上万人不能靠项目养活!而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也很难适应市场,时常是我们好不容易谈成一个项目,最后做出来产品对方却不要了,说我们耽误了工程日期。

  即使紧赶慢赶的交了货,对方的货款也不一定及时结清,我们的业务员常常要赶赴千里之外,来回奔波与东北和南方之间,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追回尾款,对方打定主意慢慢拖黄了拉倒,企业经营非常被动!”

  孙维本点了点头,说道:“这些是你们汽轮机厂的难题,还有谁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老邬说得差不多了,其实问题也就是这样的,更厂都有差不多的困难。

  “我们电机厂希望省市能够拨款,支持我们改造旧有设备,引进技术!”滨城电机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梁维燕,抢着说道。

  梁维燕是电机方面的专家,1979年他带领着电机厂研究所解决了1o项重大科研课题,研制完成了6o毫米滚板机等1o余项重大技术革新,为研制6oo汽轮电机和生产大型轴流式水轮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梁维燕说道:“我们厂做了一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组织准备工作,现在电机厂急需拨款,改造旧有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岂料邬厂长也说道:“老梁,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也不单单你们电机厂缺钱啊,我们汽轮机厂也需要省里拨款!”

  这时候冒出来一个相对年轻的声音:“我们锅炉厂,也请求省里解决引进设备技术款项不足问题!”

  锅炉厂厂长迟建福说道:“我们厂自1981年参加了ce亚临界锅炉技术引进培训后,先后进行了一系列6oo和3oo亚临界锅炉的开!制造优秀的电站锅炉,不光要人才还要先进的工艺设备,材料研究、试验生产都需要大投入,没有投入就难以满足现在市场日益提高的技术需要!”

  他对孙维本和侯捷说道:“省里也应该给我们锅炉厂拨款,银行贷款也行,我们在关内有项目,还款不是问题!”

  几位厂长总工当中就属迟建福年轻,资格低,再不言他怕领导不知道锅炉厂的困难。

  林强生笑看大家吵成了一团,他特意观察了下迟建福,这位厂长现在也就四十出头的年纪,这么年轻就当上了上万人的大厂长,的确不一般,他对此人非常关注。

  而据他了解,1984年底,迟建福临危受命当上了这个他整整在基层磨练了18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