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谈判计划
��谈判组和德国大众公司谈判6年的教训。把这份计划书写的很详细,趁着中央领导同志们都在这里,先把一些问题拿出来说明,同样也是为了减少折腾减少谈判的时间。
中央希望汽车合资公司年产轿车数量最少15万辆,上级还希望这些轿车能为国家出口创汇,要求80的产量都用来出口。
光是这个产量和出口创汇的问题,sh那边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他们自己认为一开始没有经验,生产这么多轿车投资大负担重;而且国家规定80的产量出口创汇,sh方面觉得难以完成。德方也不同意这么大的产量80用于出口,担心冲击他们的海外市场。
内外双方都有顾虑,就这两个问题,和德方扯皮谈了两年。直到1980年条件改变,sh方面私自降低了年产量,15万量降低到了3万辆。两年的艰苦谈判,成了无用功全部作废。
在自己没有信心,和德方的疲于扯皮,加上中央不理解的三重打击下,sh方面在数量和出口问题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妥协。
相反,在林强生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
要15万辆的轿车产量,好啊!林强生都想上30万辆。要出口,更好啊!林强生也想出口,当然也会往出口方面努力。但是出不出得去,那就合资公司成立,生产出轿车以后再说。
事在人为嘛!他就不信,上面会拿枪逼着他去出口。后世多少国内的汽车大公司,吵吵嚷嚷的出口了,结果新闻报道了一阵子,最后都不了了之,也没怎么样嘛。
而且林强生知道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到了80年代,开放国门之后,各级政府需要大量的办公用车,以及富裕起来的万元户都开始追求拥有一辆轿车。
到了83~84年,每年进口轿车数量达到了34多万辆。这么大的轿车进口量,到那时国家也不见得会放任,何况还有每年几十万辆的走私车!
其实规定这东西,上面说一套,下面做一套,到时候他真的在国内卖车,上面还能卡他吗?!
sh方面都是体制内的人和德方谈判,他们遇到某些问题还得去中央请示,光跑部就有十多个,一个部门说不同意,他们就得反复的谈,反复的请示汇报,规矩很大很复杂!
而在上面的人,谁都想在这个大项目上说两句话,谁又都说的不算,上面一句话,底下人跑断腿。再一个,他们是国内第一个和国外投资谈判的,自认为一切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分外小心,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谈判,六年的漫长时间。
看了外方的谈判内容计划书,中方谈判组都眼睛发亮,尤其是李刚和两位中央外经贸的监督人员。
里昂还表示,如果中方有什么需要添加补充的内容,随时可以补充。外方的态度非常好,非常诚恳,并且宽容得很,什么都可以谈,这是中方人员出乎意料的。
外经贸人员向谷牧和饶宾汇报的时候,两人都十分惊讶。
饶宾惊讶的问道:“法方同意了15万辆轿车的年产量,也同意了80的出口?”
外经贸的人笑着说道:“是的!法方来的人态度非常好,比sh的德国人好说话的多,我们也是没想到!”
外商的计划书,不但同意了中方的产量和出口创汇要求,还同意使用中国的法律解决以后双方产生的纠纷。
要知道sh方面,还没谈到这个问题呢。而且德方谈判人员态度非常坚决,和中方的分歧非常大。
林强生知道,sh那边的谈判过程,产量和出口就能纠�
中央希望汽车合资公司年产轿车数量最少15万辆,上级还希望这些轿车能为国家出口创汇,要求80的产量都用来出口。
光是这个产量和出口创汇的问题,sh那边就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他们自己认为一开始没有经验,生产这么多轿车投资大负担重;而且国家规定80的产量出口创汇,sh方面觉得难以完成。德方也不同意这么大的产量80用于出口,担心冲击他们的海外市场。
内外双方都有顾虑,就这两个问题,和德方扯皮谈了两年。直到1980年条件改变,sh方面私自降低了年产量,15万量降低到了3万辆。两年的艰苦谈判,成了无用功全部作废。
在自己没有信心,和德方的疲于扯皮,加上中央不理解的三重打击下,sh方面在数量和出口问题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妥协。
相反,在林强生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
要15万辆的轿车产量,好啊!林强生都想上30万辆。要出口,更好啊!林强生也想出口,当然也会往出口方面努力。但是出不出得去,那就合资公司成立,生产出轿车以后再说。
事在人为嘛!他就不信,上面会拿枪逼着他去出口。后世多少国内的汽车大公司,吵吵嚷嚷的出口了,结果新闻报道了一阵子,最后都不了了之,也没怎么样嘛。
而且林强生知道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到了80年代,开放国门之后,各级政府需要大量的办公用车,以及富裕起来的万元户都开始追求拥有一辆轿车。
到了83~84年,每年进口轿车数量达到了34多万辆。这么大的轿车进口量,到那时国家也不见得会放任,何况还有每年几十万辆的走私车!
其实规定这东西,上面说一套,下面做一套,到时候他真的在国内卖车,上面还能卡他吗?!
sh方面都是体制内的人和德方谈判,他们遇到某些问题还得去中央请示,光跑部就有十多个,一个部门说不同意,他们就得反复的谈,反复的请示汇报,规矩很大很复杂!
而在上面的人,谁都想在这个大项目上说两句话,谁又都说的不算,上面一句话,底下人跑断腿。再一个,他们是国内第一个和国外投资谈判的,自认为一切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分外小心,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谈判,六年的漫长时间。
看了外方的谈判内容计划书,中方谈判组都眼睛发亮,尤其是李刚和两位中央外经贸的监督人员。
里昂还表示,如果中方有什么需要添加补充的内容,随时可以补充。外方的态度非常好,非常诚恳,并且宽容得很,什么都可以谈,这是中方人员出乎意料的。
外经贸人员向谷牧和饶宾汇报的时候,两人都十分惊讶。
饶宾惊讶的问道:“法方同意了15万辆轿车的年产量,也同意了80的出口?”
外经贸的人笑着说道:“是的!法方来的人态度非常好,比sh的德国人好说话的多,我们也是没想到!”
外商的计划书,不但同意了中方的产量和出口创汇要求,还同意使用中国的法律解决以后双方产生的纠纷。
要知道sh方面,还没谈到这个问题呢。而且德方谈判人员态度非常坚决,和中方的分歧非常大。
林强生知道,sh那边的谈判过程,产量和出口就能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