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鲜使臣
朱由检却不知其中深浅,心想朝鲜换国王,换就换呗,关我屁事我老人家自身尚且难保,管这种闲事,不是狗拿耗子,吃饱了撑的么</p>
想到此处,他便笑着打圆场道:"袁大人,既然韩大人要去京师呈送国书,万岁自会裁处,用不着咱们担心眼下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击退女真人,解除宁远之围,不然韩大人也走不了哇!"</p>
袁崇焕见朱由检开口,便不好再斥责韩瑗,态度却明显冷淡了下来,拱了拱手道:"殿下,臣要去北城门处督战,您和韩大人且在此饮酒弈棋,静候捷报吧!"</p>
说着,他也不等朱由检发话,径自拂袖而去,把朱由检和韩瑗晾在了鼓楼上</p>
韩瑗见袁崇焕远去,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又开始对朱由检大献殷勤</p>
其实他根本没说实话,那光海君果然是被废的</p>
原来朝鲜本是元朝的属国,与蒙古人有较近的血缘关系自明太祖朱元璋扫北,将蒙古人驱逐出中原,朝鲜人见风使舵,又归顺大明,成为明朝的属国,至今已有二百余年</p>
万历年间,倭国枭雄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国小兵微,政治,不战即溃,连二位王子都被倭人擒获当时的朝鲜国王宣祖无奈,只得请求明朝出兵援助</p>
万历权衡再三,派遣大将李如松领兵四万,驰援朝鲜,此即为"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役李如松用兵如神,连战连捷,终于将十余万日军赶下大海中朝水师又在日军撤退途中,于露梁海大败日军,使得倭人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西顾</p>
之后不久,宣祖死去,光海君李珲即位但因他不是世子,明廷很长时间没有承认他,自此朝鲜与大明暗生嫌隙</p>
此后建州女真异军突起[,!],明廷再无暇东顾朝鲜,不得已才承认了光海君的国王地位而光海君则在大明与后金之间两面三刀,左右逢源</p>
但光海君为人暴戾,囚禁母妃,屠杀对他有威胁的弟弟,朝鲜宗室贵族对他早已对他极为不满</p>
绫阳君李倧是个极具野心的人,觊觎国王之位已久,便巧妙地拉拢反对光海君的贵族,密谋叛乱终于在前不久召集军队,杀入王宫,将光海君废黜,自立为国王又残忍地用石灰烧瞎光海君的双目,将他囚禁于江华岛此即为朝鲜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李倧谥号仁祖,后世的朝鲜史学家称之为"仁祖反正"</p>
李倧篡位后,当然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深恐明朝见责,便派遣韩瑗入京师辩解,企图得到明廷的正式册封孰料韩瑗刚走到宁远,便被后金军队困于城中,这才与朱由检相见</p>
朱由检当然不知道其中内幕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韩瑗对自己如此客气,朱由检虽然忧心战事,却也不好将韩瑗撇在这里,只得在棋盘前坐了下来,与韩瑗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p>
聊了几句,朱由检低头一看,见那盘棋尚未弈完,便笑问道:"韩大人是黑棋还是白棋"</p>
韩瑗忙赔笑道:"外臣乃藩属小臣,棋艺低微,自然是执白棋"</p>
朱由检一愣,这才想起古代的围棋没有贴目,又是白先黑后,谁执白棋先行,肯定是沾点便宜袁崇焕自持身份,让韩瑗执白先行,倒也合理</p>
可他仔细一看棋局,却见白棋势如汪洋,而袁崇焕的黑棋却患得患失,缩�
想到此处,他便笑着打圆场道:"袁大人,既然韩大人要去京师呈送国书,万岁自会裁处,用不着咱们担心眼下我们当务之急,还是击退女真人,解除宁远之围,不然韩大人也走不了哇!"</p>
袁崇焕见朱由检开口,便不好再斥责韩瑗,态度却明显冷淡了下来,拱了拱手道:"殿下,臣要去北城门处督战,您和韩大人且在此饮酒弈棋,静候捷报吧!"</p>
说着,他也不等朱由检发话,径自拂袖而去,把朱由检和韩瑗晾在了鼓楼上</p>
韩瑗见袁崇焕远去,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又开始对朱由检大献殷勤</p>
其实他根本没说实话,那光海君果然是被废的</p>
原来朝鲜本是元朝的属国,与蒙古人有较近的血缘关系自明太祖朱元璋扫北,将蒙古人驱逐出中原,朝鲜人见风使舵,又归顺大明,成为明朝的属国,至今已有二百余年</p>
万历年间,倭国枭雄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国小兵微,政治,不战即溃,连二位王子都被倭人擒获当时的朝鲜国王宣祖无奈,只得请求明朝出兵援助</p>
万历权衡再三,派遣大将李如松领兵四万,驰援朝鲜,此即为"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役李如松用兵如神,连战连捷,终于将十余万日军赶下大海中朝水师又在日军撤退途中,于露梁海大败日军,使得倭人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西顾</p>
之后不久,宣祖死去,光海君李珲即位但因他不是世子,明廷很长时间没有承认他,自此朝鲜与大明暗生嫌隙</p>
此后建州女真异军突起[,!],明廷再无暇东顾朝鲜,不得已才承认了光海君的国王地位而光海君则在大明与后金之间两面三刀,左右逢源</p>
但光海君为人暴戾,囚禁母妃,屠杀对他有威胁的弟弟,朝鲜宗室贵族对他早已对他极为不满</p>
绫阳君李倧是个极具野心的人,觊觎国王之位已久,便巧妙地拉拢反对光海君的贵族,密谋叛乱终于在前不久召集军队,杀入王宫,将光海君废黜,自立为国王又残忍地用石灰烧瞎光海君的双目,将他囚禁于江华岛此即为朝鲜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李倧谥号仁祖,后世的朝鲜史学家称之为"仁祖反正"</p>
李倧篡位后,当然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深恐明朝见责,便派遣韩瑗入京师辩解,企图得到明廷的正式册封孰料韩瑗刚走到宁远,便被后金军队困于城中,这才与朱由检相见</p>
朱由检当然不知道其中内幕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韩瑗对自己如此客气,朱由检虽然忧心战事,却也不好将韩瑗撇在这里,只得在棋盘前坐了下来,与韩瑗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p>
聊了几句,朱由检低头一看,见那盘棋尚未弈完,便笑问道:"韩大人是黑棋还是白棋"</p>
韩瑗忙赔笑道:"外臣乃藩属小臣,棋艺低微,自然是执白棋"</p>
朱由检一愣,这才想起古代的围棋没有贴目,又是白先黑后,谁执白棋先行,肯定是沾点便宜袁崇焕自持身份,让韩瑗执白先行,倒也合理</p>
可他仔细一看棋局,却见白棋势如汪洋,而袁崇焕的黑棋却患得患失,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