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世界前列
r />
  此前也是堂内各人讨论的焦点。

  “……眼下雷霆铳,早已不差过火绳铳多少,是时候在全军推广了,军政部下一步目标,就是让军科司研制更精良的钢片弹簧,使得扣击时力道更强,减少哑火率,最终与火绳铳齐平。”

  靖边军中燧发枪发展到这一步,已经越来越成熟,以前连反对最坚决的高史银也不说话了,他甚至道:“你们部内设了军科司,能不能多吃点饭,把这个哑火率再减少下去,使我将士作战更加如虎添翼?”

  高史银说的话好没道理,毕竟燧发枪提高发火率不是简单的事情,火门的接触形状,火药的燃烧速度,燧石片与火镰的摩擦等等,都需要反复的研究,特别对击砧与板机联动的钢材要求非常之高。

  因为燧发枪不比火绳枪,是用火石打动火花点燃火药,火星要冒起,需要很强的力道,这要求联动的弹簧钢片非常精良,否则那种哑火率足以让人抓狂,还不如使用火绳枪。

  在欧洲国家,早在十七世纪初期,法国人已经设计出燧发枪,但因为成本还有哑火率等多方面问题,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后期,才有一支全部装备燧发枪的海军陆战队,大规模换装,甚至要到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人也是如此,一直到1645年,克伦威尔训练英国新军,才有两个连装备燧发枪,瑞典国装备一段时间燧发枪,旋即撤换,又换成火绳枪,也是这些方面的问题。

  对高史银的无理要求,韩朝只是微笑道:“韩某尽力而为吧。”

  此次出征塞外,他还发现将士火器上的一个问题,便是这个铳剑。

  铳剑与火石铳配合后确是犀利,更近战,可远战,但因为这个套管方式,在铳剑套上后位于铳管上方,把装星都挡住了,使得将士们的瞄准略有不便,最好改进一下。

  王斗哦了一声,这个问题他倒没想到,他在后世,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只看很多燧发枪兵刺刀套上后,都是位于铳管的上方,就随口提了提,工匠们,也就按他的意思去打造了。

  目前靖边军刺刀的使用方式。便是套筒上有凹槽空隙,然后以准星为卡榫,刺刀套上后一扭,凹槽将准星卡住,如此不会掉落松动,可以很好的配合火器使用。

  只是现在想了想,确实准星被挡住,只有后方一个照门,少了准星的瞄准功能,确实略有不便。

  ……

  堂内各将也来了兴趣。他们尽随王斗进入附近一个靶场。个个拿来火石铳与铳剑观看,果然如此。

  韩朝指着铳剑介绍:“末将的意思,是将铳剑套在铳管的左侧,同样以准星为卡榫。但也恢复准星的瞄准能力……目前使用的这批铳剑就算了。往后打制。套筒上的凹槽位置可略略修改一下,对匠工来说,只是轻而易举的小事。”

  王斗沉思着。他仔细想想,后世西方人的燧发枪,他们使用的刺刀,套管方式到了后期好象也五花八门,不单只是套在铳管上方,也有套在左侧,套在铳管右侧的。

  总体来说,他们不是很注意这个问题,这也跟东西方使用火器的思路有关。

  西人火器比较注重威力,但不追求精度,造枪工艺也显得颇为粗糙,特别早期他们火枪,不但没有照门,甚至连准星都没有,所以开铳时,需要逼得很近。

  他们一般瞄准,只靠枪的脊线,瞄个大概就是了,便如后世的汽枪与猎枪一样,还是这种思绪的延续。

  当然,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