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离去
sp;十一月十四日,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各镇总兵职事拟定。

  以永宁侯王斗,任宣府镇总兵,这个朝野上下都没有异议。

  为表示对永宁侯的重视,宣府镇下数路,特别是东路,永宁侯有拟定或推荐人选的权力。

  而余者边镇总兵,镇下各路,各人只有推荐权,人事与粮饷,掌握在督抚与朝廷的手中。

  以蓟北侯杨国柱,担任蓟镇总兵。

  那边正好缺一个总兵,放眼大明上下,除了杨国柱,又谁能担任此职?他强悍的正兵营骑兵,与新军战士,作为阻挡东奴北虏,入寇的京师屏障,最合格不过。

  咨询过王斗意见后,杨国柱的正兵营,还有近万的新军人马,将全部带到蓟镇去。本来按大明惯例,杨国柱除了家丁外,这些正兵营与新军人马,尽数要留在宣府镇的。

  王斗如此好说话,让各方大出意外,京师之中,永宁侯一片丹心,为国为民的呐喊声,又高涨起来。

  以平西伯吴三桂,任辽东总兵,他可谓官位与职位上,都大大高升了。

  东平伯,原辽东总兵刘肇基,改任山海关总兵。

  刘肇基一直活在吴三桂阴影下,调到山海关去,也算另外开辟一处新的天地。

  而且他为人稳重,防守山海要地,让君臣都非常放心。如比辽东地带,前有吴三桂,后有刘肇基,又有杨国柱在侧,蓟辽防线,可谓固若金汤。

  定兴伯王朴,仍任大司镇总兵不变。

  山西镇总兵李辅明殉国战死后续的接任人选,朝议纷纷。

  后廷推时,经崇祯帝提名,以神机五营左营副将署都督金事加一级周遇吉正推,神机六营右营副将署都督金事唐玉,蓟镇建冷中协营副总兵都督金事罗俊杰等陪推恭候。

  最后周遇吉胜出,比历史上,提早了几年担任山西镇总兵官。

  或许这其中,还有制衡之意,宣大三镇,王斗力量越来越强,有周遇吉这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京营将官在,也略可抗衡一二。

  至于符应崇,因为辽东大战的功劳,崇祯帝对他抱以极大厚望,迅速提拔为前营总兵,缴获的汉八旗四轮磨盘大炮,很多将安置在他的营中,一时成为神机营,还有京中的风云人物。

  靖南伯曹变蛟,宁南伯王廷臣,终于确定下来,很快将南下征剿闯贼,曹贼等他们还是作为前期人马,后续的,定西伯唐通,也将视战情南下。

  本来宣府镇有王斗在,大司镇总兵王朴也大可抽调南下,更增剿胜算,只是王朴与王斗走得太近,被一些文人蔑称为王氏门下一狗腿,悲剧地与王斗一样被冷藏了。

  相对之下曹变蛟与王廷臣,虽然也与王斗走得近,却有自己的主见,唐通更是首尾两端。

  南安伯洪承畴,暂时留在京中荣养辽东之事暂由巡抚邱民仰代管。

  或许在朝野及君臣心中,洪承畴是剿灭流贼的最佳督师人选只是他的身体目前不许可。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更佳的人选,便是永宁侯王斗,不过不约而司的,众人都将王斗忘了。

  他早就功高难封,再灭流寇,让朝廷如何封赏?这还是其一那王斗如此跋扈,功劳再立下去,不敢想象以后怎么样,还是让他老人家歇歇吧…”

  熙熙攘攘的朝阳门大街上韩铠徽与甲中几个兄弟行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