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二章 十年
emsp; “那你再说说,为君者又如何得民心呢?”赵煦看着自己的大儿子问道
“让百姓们生活富足,吃穿不愁自然便会得民心。”
“你们的陆慈师傅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为父是怎么理解孟子的这句话的?”
“这道没有,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天下之间,原本是没有君的,更加没有那些所谓的士大夫等贵族,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是为生活所不断奔波的民,而随着民的不断增加,谷物不断的种植生产,领地面积以及可以种植的田土的不断增加,他们之间便渐渐的出现一种社会体制,这便是社稷的出现,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便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对自己和社稷进行领导,从而使得自己或者与自己共同生活的集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个应运而生的人便成了君,只有百姓需要你,你才是君,如果百姓觉得你无法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那么你自然也就不会是君了,所以说,这便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但是这诺达的领地或者国家,仅凭君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管理不过来的,这便出现了大臣,出现了朝廷,得乎天子而为诸侯,统治阶级出现了。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当一个国家的君主或者一个领地的诸侯,开始不顾民生,贪图享乐,危害江山社稷的时候,民则会群起而变,你既然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不能为国家或者领地的百姓们谋取福利,反而掷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么百姓就会推翻你,重新换一个君主,这便是江山易主。所以说,在一个国家之中,民,永远不会变,江山社稷也永远不会变,唯独在不断的变化的那就是君,而能让君不断变化的根源那便是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并不单单只是你在书本看到一句空话,为君者必须要时时警醒,处处小心,我们作为皇室成员,作为我们宋帝国地位最高的通知阶层,那只是因为民将我们推到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罢了,若我们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时时刻刻的为民谋福,那么,据民更换领导者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举个例子来说,秦始皇嬴政,他上顺天时,下应民心,一统华夏,成就千古霸业,但是在成为统治者之后,不断的施加暴政,致使民不聊生,故而,秦二世而亡,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取而代之。再看唐玄宗李隆基,他开创了大唐盛极一时的开元盛世,也造就了盛唐衰败的天宝危机,何也,说成大白话,那就是他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一个皇帝若是只知享乐,朝政必然荒废,过分的宠信李林甫和杨国忠,让自己忠奸难辨,重用外族人担任帝国之中手握重兵的守边大将,陷帝国政权于不稳,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唐帝国就此由盛转衰。孩子们,所以说,一个帝国的盛衰,皇帝的作用至关重要,若自己的不能做一个好皇帝,那么就自会有人来代替你。”
“是,父皇,儿臣都记下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朕刚才说的你们六个一个字没记,借你们大哥的笔记看看,都记下来。”赵煦指着自己除了赵骐之外的六个儿子说道
“爹爹,对于您刚才的问题,女儿也有话要说。”这时,赵煦的长女赵蕊站了起来,对着赵煦微微一礼说道
“奥?哈哈哈,想不到朕的长女也又想说的,好吧,你且说来给爹爹听听。”赵煦对自己的儿子们和女儿们绝对的是两重行为标准,看看他对自己女儿们的这种有说有笑的样子就能推断出十之七八出来
“爹爹,要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最最需要的,女儿认为,那应该是平衡。”
“说的具体些。”
“一个帝国的平衡有很多种,对朝堂百官的平衡,对国内土地和百姓的平衡,对百官的平衡那是帝王之道,除了国君自己把握之外,别人无法陈述,那么今日女儿说的那自然就是土地与百姓之间的平衡
“让百姓们生活富足,吃穿不愁自然便会得民心。”
“你们的陆慈师傅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为父是怎么理解孟子的这句话的?”
“这道没有,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天下之间,原本是没有君的,更加没有那些所谓的士大夫等贵族,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是为生活所不断奔波的民,而随着民的不断增加,谷物不断的种植生产,领地面积以及可以种植的田土的不断增加,他们之间便渐渐的出现一种社会体制,这便是社稷的出现,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便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对自己和社稷进行领导,从而使得自己或者与自己共同生活的集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个应运而生的人便成了君,只有百姓需要你,你才是君,如果百姓觉得你无法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那么你自然也就不会是君了,所以说,这便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但是这诺达的领地或者国家,仅凭君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管理不过来的,这便出现了大臣,出现了朝廷,得乎天子而为诸侯,统治阶级出现了。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当一个国家的君主或者一个领地的诸侯,开始不顾民生,贪图享乐,危害江山社稷的时候,民则会群起而变,你既然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不能为国家或者领地的百姓们谋取福利,反而掷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么百姓就会推翻你,重新换一个君主,这便是江山易主。所以说,在一个国家之中,民,永远不会变,江山社稷也永远不会变,唯独在不断的变化的那就是君,而能让君不断变化的根源那便是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并不单单只是你在书本看到一句空话,为君者必须要时时警醒,处处小心,我们作为皇室成员,作为我们宋帝国地位最高的通知阶层,那只是因为民将我们推到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罢了,若我们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不能时时刻刻的为民谋福,那么,据民更换领导者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举个例子来说,秦始皇嬴政,他上顺天时,下应民心,一统华夏,成就千古霸业,但是在成为统治者之后,不断的施加暴政,致使民不聊生,故而,秦二世而亡,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取而代之。再看唐玄宗李隆基,他开创了大唐盛极一时的开元盛世,也造就了盛唐衰败的天宝危机,何也,说成大白话,那就是他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一个皇帝若是只知享乐,朝政必然荒废,过分的宠信李林甫和杨国忠,让自己忠奸难辨,重用外族人担任帝国之中手握重兵的守边大将,陷帝国政权于不稳,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唐帝国就此由盛转衰。孩子们,所以说,一个帝国的盛衰,皇帝的作用至关重要,若自己的不能做一个好皇帝,那么就自会有人来代替你。”
“是,父皇,儿臣都记下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朕刚才说的你们六个一个字没记,借你们大哥的笔记看看,都记下来。”赵煦指着自己除了赵骐之外的六个儿子说道
“爹爹,对于您刚才的问题,女儿也有话要说。”这时,赵煦的长女赵蕊站了起来,对着赵煦微微一礼说道
“奥?哈哈哈,想不到朕的长女也又想说的,好吧,你且说来给爹爹听听。”赵煦对自己的儿子们和女儿们绝对的是两重行为标准,看看他对自己女儿们的这种有说有笑的样子就能推断出十之七八出来
“爹爹,要说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最最需要的,女儿认为,那应该是平衡。”
“说的具体些。”
“一个帝国的平衡有很多种,对朝堂百官的平衡,对国内土地和百姓的平衡,对百官的平衡那是帝王之道,除了国君自己把握之外,别人无法陈述,那么今日女儿说的那自然就是土地与百姓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