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资料1)
唐承隋制,在政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上,完善了“三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完备了科举制和教育体系;制定了更加完整的法律。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奖励垦荒,安定农民生活,使农民进一步摆脱了魏晋时代半农奴式的人身依附状态,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27]
唐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交通便利,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空前活跃。都城长安有中外商贾“二百二十行”之多,是使臣商旅云集之地,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城市。唐的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既有官营作坊,又有私营作坊,丝绸、金银器、“唐三彩”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唐朝已不“独尊儒术”,而是让儒、佛、道三教并举,这也在客观上增进了政治的开放和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唐代国力强大,声威远播东亚,外患少,大多数农民都免除了兵役。在这样一个较为清新自由的空气中,唐朝人充满自信精神,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高昂洒脱、豪爽开朗、健康奋进的格调。盛唐前后,无论是散文、诗歌、传奇,还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杂技、舞蹈、书法和工艺美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取得了远超秦汉的繁荣。唐代敢于和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融合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其文学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代文化远播海外,对伊朗、rb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乃至非洲都有深远的影响。[27]
中晚唐后
藩镇和中央政权日益对立,新旧官僚、宦官与朋党间的专权斗争日益尖锐,终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动荡。这时期,经济凋敝,人民困苦,只有金陵、成都等地,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少有战火侵扰,保持着相对的繁荣和进步。[29]
唐朝末期
黄巢起义失败,藩镇首领纷纷割据。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国为梁,史称后梁。此后,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家总称“五代”。南方则在相近的时间出现了九个并列的割据政权,即前蜀、吴、吴越、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和南唐,这九个割据政权加上与后周同时建都于太原的北汉,被称为“十国”。中国重新陷入战乱阶段。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中国又一次恢复了统一的局面。[31]
五代十国编辑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取而
后周世宗柴荣像
后周世宗柴荣像
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33]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33]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33]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