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运转的内阁
��运营。

  明代驿站是一个成熟的体系,这就是很好的资源啊!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古代的快递公司和长途客运公司。而且还是独此一家,这种快递公司不仅能够经营客运,还能对货物、信息进行快递。

  这么好的资源,随便运作一下就能赚到钱的。就算是赚不到多少钱,支出也不会增加多少。而且就算成本增加,那也是给驿卒发放军饷的成本,这钱是发放给底层群众,又解决了一部分群体的苦难,并且使得这些驿卒不用挖国家墙角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再进行一番整顿,自然也就没人会挖国家墙角了。

  驿站成本,主要就是人员和马匹的添置。马匹倒是不缺,毕竟驿站用的马匹又不是战马,各省都能进行养殖。之所以大明养不出太多的战马,主要是因为战马养殖需要比较大的场地,能让马匹无拘无束的奔跑。各省百姓那么多,土地都不够用,还有那么多地皮去养马?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也就只有大草原上,才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些马匹奔驰,从而才能成为战马。

  至于驿用马匹,养出来并不困难,大明又不缺草料。

  朱由校把方案写了下来,写得非常详细,如同后世企划案一般来做。接着又发回内阁,内阁首辅沈潅仔细看完这个极为详细的方案,顿时发现这个制度上的改革方案显然十分靠谱。和这次反腐一样,也是先给钱,然后再杜绝问题。如此一来就不会导致驿卒因为走私业务遭到打击而无法维持驿站体系的收支平衡。

  朱由校甚至连驿卒的工作时间、考评规则都写得一清二楚。

  沈潅不得不佩服,不过倒也不是很惊讶。自从皇帝登基以来,就进行了很多这样的改革,改革过后都把事情做的很细致,例如税务局,就把税收制度变得细致,不像以前那样,只是进行简单的商税征收。

  沈潅随即同意了这个改革方案。

  皇上的政令自然是要内阁同意的,内阁不同意如何实行下去?所以之前朱由校是绕开文官集团,用宦官和厂卫来实行。

  但是宦官和厂卫的执行框架显然要重新搭建。不像文官的行政系统覆盖到全国地区。

  此时朱由校把东林党打压下去。把沈潅这些人提拔起来。文官系统终于是可以用了。这让朱由校实在是省心不少。

  沈潅随即开始实行这些改革方案,相比朱由校进行改革的略微激进,沈潅的风格还是更为柔和一些。

  就如狂风暴雨,往往只能下几个小时。而和风细雨,却可以下一整天。改革方式也同样如此,一旦太过激进,下级官员和百姓会感觉无所适从。毕竟节奏太快了,他们根不上这些节奏。

  毕竟一套新政措施下去。官员和百姓总得有个熟悉的过程。当改革的东西一下子太多,官员和百姓都无法消化这么大的信息量和改变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了。

  驿站的改革方面,实际上也是比较简单的。

  打击走私太容易了,毕竟驿站是以驿卒、驰道为运转核心,既然这种走私活动有固定的人和固定的路线,随便派点人过去就逮住了。

  中国这种国家,历来都是人治的模式。所谓的法制,秦代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至于后世的天朝,同样也没有脱离人治的传统。这还是和中国的人精太多有关系。上面有什么制度下来,如果有人看着的情况下。倒是会遵守得很好。一旦上层开始腐烂,下面也会迅速腐烂。

  所以改革驿站,只需要派几个靠谱官员前去主持,层层监察下去,对违反制度的进行惩处,用不了多久就能取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