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他值得
��己比他更权威?而实际上按照如今中国的发展速度,美国在伊拉克、未来在阿富汗,以及在互联网等领域的持续失血,美国的好日子恐怕比原历史上要少上一大截。
***时代还会不会有,真的是说不准。说不定等到2009年,美国就不得不“再次伟大”了。
中国空间站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上升空,确实会产生很多重要的影响。
而新科如果决定要投入资源去继承发展苏联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恐怕也是非十年之功不可。这样巨大的投入之下,如果不能立刻实现经济收入,那财务压力想来肯定会很大。
不过……这些东西都重要吗?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其实也没有到非此不可的地步。
2009年这个时间点,其实在胡文海心里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2009年10月的那一天,终究不想让那个老人,再带着最后一点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啊……
在这之前,总归要让老人知道,我们已经在向着星辰大海前进了!
我们会继承着您的意志,带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广阔的宇宙之中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我们,应该用这样一份答卷,向这位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致敬!
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值得这样的敬意。
虽然这个理由无法说出口,但有胡文海的信用背书,钱局到底还是艰难的点下了头。
“我会把胡总的意思带回去的,2009年之前发射核心舱时间上是早了点……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关键还在于对苏联技术的继承,第一代的载人舱、第二代的空间实验室,还有第三代的多模块空间站,这些都已经是有充足资料储备的成果。如果能拿到这部分资料,我们的起点就足够高,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资源,2009年这个节点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另外航天和航空很多技术都可以通用,如果考虑到一些项目有两航共同推进,相信会很有帮助。至于说飞机发射卫星的技术和业务,这个我们恐怕还需要研究一下。虽然空间站舱室不能用,但第二代、第三代的低轨道北斗卫星组网,未必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这个可以作为远景目标,让我们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吧?”
说实话飞机放卫星这个技术路线,胡文海其实也有些心里没底。飞机放卫星的技术看起来很美,高空发射卫星能够避免低空大气层的复杂环境,还能减少起飞阶段的能量损失,而且飞机平台可以重复利用,这一块就降低了极大的卫星发射成本。
未来卫星的体积会因为集成电路技术而极大的缩小,甚至可以有一箭百星这种东西。小型卫星不需要那么高的载荷,完全可以采用高空发射,进一步降低成本。
然而尴尬的地方在于,这么好的技术路线后来却没有了更多的案例。究竟是人类的技术没有发展到这个层次,还是这是一条技术路线的死胡同,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钱局和胡文海的目光至此都落在了常畅这里,不论西飞还是商飞,显然大飞机的研发和生产都离不开他的点头。
“发射卫星,麦道技术路线是不行的。我们要有超过安225级别的超大型运输机,才能担负起这样的任务。而且除了安东诺夫,马达西奇也是计划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将马达西奇的人才引入中国,那我们这个项目才算是能脚踏实地的去发展了。”
说到底,什么飞机放卫星那都是远景、是画�
***时代还会不会有,真的是说不准。说不定等到2009年,美国就不得不“再次伟大”了。
中国空间站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上升空,确实会产生很多重要的影响。
而新科如果决定要投入资源去继承发展苏联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恐怕也是非十年之功不可。这样巨大的投入之下,如果不能立刻实现经济收入,那财务压力想来肯定会很大。
不过……这些东西都重要吗?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其实也没有到非此不可的地步。
2009年这个时间点,其实在胡文海心里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2009年10月的那一天,终究不想让那个老人,再带着最后一点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啊……
在这之前,总归要让老人知道,我们已经在向着星辰大海前进了!
我们会继承着您的意志,带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广阔的宇宙之中开枝散叶、落地生根。
我们,应该用这样一份答卷,向这位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致敬!
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值得这样的敬意。
虽然这个理由无法说出口,但有胡文海的信用背书,钱局到底还是艰难的点下了头。
“我会把胡总的意思带回去的,2009年之前发射核心舱时间上是早了点……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关键还在于对苏联技术的继承,第一代的载人舱、第二代的空间实验室,还有第三代的多模块空间站,这些都已经是有充足资料储备的成果。如果能拿到这部分资料,我们的起点就足够高,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资源,2009年这个节点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另外航天和航空很多技术都可以通用,如果考虑到一些项目有两航共同推进,相信会很有帮助。至于说飞机发射卫星的技术和业务,这个我们恐怕还需要研究一下。虽然空间站舱室不能用,但第二代、第三代的低轨道北斗卫星组网,未必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这个可以作为远景目标,让我们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吧?”
说实话飞机放卫星这个技术路线,胡文海其实也有些心里没底。飞机放卫星的技术看起来很美,高空发射卫星能够避免低空大气层的复杂环境,还能减少起飞阶段的能量损失,而且飞机平台可以重复利用,这一块就降低了极大的卫星发射成本。
未来卫星的体积会因为集成电路技术而极大的缩小,甚至可以有一箭百星这种东西。小型卫星不需要那么高的载荷,完全可以采用高空发射,进一步降低成本。
然而尴尬的地方在于,这么好的技术路线后来却没有了更多的案例。究竟是人类的技术没有发展到这个层次,还是这是一条技术路线的死胡同,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钱局和胡文海的目光至此都落在了常畅这里,不论西飞还是商飞,显然大飞机的研发和生产都离不开他的点头。
“发射卫星,麦道技术路线是不行的。我们要有超过安225级别的超大型运输机,才能担负起这样的任务。而且除了安东诺夫,马达西奇也是计划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将马达西奇的人才引入中国,那我们这个项目才算是能脚踏实地的去发展了。”
说到底,什么飞机放卫星那都是远景、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