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约在冬季
  不知不觉的,京城进入了冬天。

  一到冬天,供暖就会成为大问题,这时候还没用天然气,都是采用锅炉供暖,效率很低,供不应求,所以京城的供暖期比较短。

  现在正是已经入冬,却还没有开始供暖的时候,晚上自然会觉得冷。

  有些人家会把炉子放在屋子里取暖,等到睡觉之前把炉子再搬出去,如果贪图暖和,忘了把炉子搬出去,容易引起煤气中毒。

  在京城,每年冬天总会有此类的报道。

  收音机和报纸上也会提醒市民不要把煤球炉子放在屋子里,以免发生事故。

  慕姗姗变得忙碌起来,今年春晚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作为主持人,她需要参与其中。

  以往的春晚不需要这么早准备,能提前一个月左右就行了,不过今年稍微不同。

  华国第一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是在1983年,到今年刚好是第十个年头,华国电视台的高层准备花大力气办这一届春晚,展现新时期的新气象。

  举个例子,以往春晚邀请港台明星的数量不会超过五个,这一届保底是十人。

  导演组正在划定人选,联系港台地区的歌星,要形象正面,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歌手。

  这是华国电视台第一次对春晚导演进行招标,谁有能力,谁的策划好就让谁上,而不是以前由电视台高层指定。

  “尤哥愿不愿意参加春晚?”慕姗姗询问道,“我听导演组说想把《编辑部的故事》搬上春晚,就按照电视剧的形式来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小品。”

  “是导演让你问的吧?这个还真不知道,我问问看吧。”林子轩不确定道。

  华国每年热播电视剧里的演员上春晚是普遍现象,去年的张凯莉就是如此。

  春晚是华国最大的宣传平台,既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又能带给观众欢乐,很少有演艺圈的人会拒绝上春晚,不少人甚至是想方设法的挤进去。

  《编辑部的故事》是今年最热的剧集,葛尤饰演的李冬宝深入人心,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春晚导演有这个想法非常正常。

  导演应该是知道林子轩和葛尤的关系,这才托慕姗姗传话,让林子轩问问葛尤的意思。

  而且,如果真按照《编辑部的故事》来演,小品的稿子恐怕还需要林子轩来写。

  “导演那边就是一个想法,要是你们太忙就算了,上春晚太费精力,这一两个月别想干其他事了。”慕姗姗劝说道。

  她只是负责传句话,作为主持人,不会参与导演组的工作,如果葛尤愿意上春晚最好,不愿意也没有关系。【ㄨ】

  林子轩知道葛尤正在为拍摄《大撒把》做准备。

  他接下了《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总局对《大撒把》的审核顺利的通过了,本来就是一点可有可无的小问题,抬抬手就过去了。

  这算是一种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交换。

  作为一部反映出国潮的电影,京城电影制片厂颇为重视,等明年上面拨下来资金,就能投入拍摄了,男女主角也定了下来,就是葛尤和徐繁。

  葛尤平时看着不靠谱,却是个很认真的人。

  以前跑龙套的时候就是如此,演的特认真,爱琢磨戏,现在自己演主角了,更不能放松,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