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芳的试探
绸缎裤,皂靴,无一不是在说明他们代表的是大明王朝。

  路上焦芳突然对陈瑀道:“东南的局势你怎么看?”

  明明是接待使臣,焦芳竟然问这个问题,陈瑀奇怪的道:“大人指的是?”

  “路途瞎聊罢了,兵科给事中曾经就大明东南沿海海禁政策有过分析,这几****在此也略有一点了解,尔廷玉生在东南,想要问问你的见解。”焦芳道。

  “东南有隐忧。”陈瑀言简意赅的道:“闭关锁国或许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焦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道:“可是海禁是祖宗定下来的基调,根本不能改,身为礼部和翰林官,这点我想尔毋需我多说。”

  “闽商逐渐做大,那彭知府也是闽商集团的一员,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非法走私、制造双桅大船、允许沿海居民下海捕鱼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根本禁止不了。”

  “焦大人的意思是?”陈瑀疑惑道。

  “没什么意思,自是偶尔谈一下时下大明的局势罢了。”焦芳道:“沿海策略不妥善解决,终究会是个不安定因数,朝廷那些不开化的老匹夫根本做不了任何贡献,当下政治格局可能要有一番改变,届时东南沿海的形式需要廷玉的帮助。”

  焦芳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刘瑾已经大权在握了?不然朝廷的格局又怎么会改变?

  能改变的就是权利从内阁划到了朝廷内宫!

  但是这个过度期间,内阁等外廷绝对不会坐视不理,那么紧接着就会有一场内廷和外廷的权利的角逐,这或许也是焦芳不敢将话说这么明白的缘由,不过陈瑀感到焦芳暗中定然是支持刘瑾的。

  不然一礼部侍郎不可能这般对他翰林院修撰礼贤下士,那一句“自己人”,莫不是已经将自己和刘瑾打下了烙印?

  “这条路可能有些难。”陈瑀道:“但对大明有利的,下官也绝不是那种怂包!”

  “哈哈,好!”焦芳深深的赞许道:“后生可畏!”

  其实陈瑀也是学着焦芳一般,看似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也没说,反正两人这种隐晦的方式,都是在试探对方的心理,这就是大明为官的门道,陈瑀已经摸通了一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