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 临行前的礼物

  “我从海上走。也是想看看,如何帮助家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徐元佐道。

  徐璠听了心生感动。在他看来,海上风波险恶,能够做供货商的人家绝不会自己去航海当海商。这本是稳妥老成之策,徐元佐却带来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既然他已经这般说了,作为义父还能怎么劝呢?

  “尽量做好万全准备。”徐璠道:“你既然是去考察,就不用考虑商货,尽量用大船装备粮食蔬菜,时常靠港,别伤了身体。”

  徐元佐承徐璠的情,道:“儿子明白。”

  “医生也要带上,听说那边瘴疠横行。”徐璠又关照道。

  闽粤之地的瘴疠对于当地人而言或许“不过如此”,尤其是城市,基本不会觉得困扰。可是对于北面诸省而言,瘴疠已经到了被妖魔化的程度。其实就算是广东最南面的琼州府,宋朝时还是发配的死地,如今已经成了三州十县、拥有十数万户的熟地,环岛土地基本开垦完了。琼州府尚且如此,更别说广州那样的大都市,每年还有澳门的葡萄人进城进行贸易——广交会的历史悠久绵长。

  徐元佐在这点上却是十分郑重:“儿子这回请了十位名医随行,到了福建还会雇些当地的名医随船。”

  徐璠听了好笑:“你这也太过了些吧。有用的医生,两三位就足够了。”

  “儿子要去台湾。”徐元佐说完,突然想到自己有些不够严谨:要到万历年间,朝廷才正式确认“台湾”作为官方名称。现在应该是叫“鸡笼”、“北港”、“大员”之类的。

  徐璠对此没什么概念,连蒙带猜道:“就是倭寇盘踞的福建外岛?你去那儿干嘛?”

  “考察。”徐元佐道:“虽说是倭寇,不过那些人也是认钱的,只要能让他们赚到银子,并不会胡来。反倒是那边瘟疫横行,疟疾肆虐,许多病恐怕还没法医治,多带点医生,群策群力看看如何防治,日后族中在那边买地垦殖也有个预备。”

  徐璠笑道:“江南的地都买完了么?要去那种蛮荒之地垦殖。照你说的,高拱去相也是必然之事。只要张江陵登上首辅之位,我家也就不用担心了吧。”

  徐元佐道:“主要是江南不适合甘蔗生长。”

  “你要去台湾种甘蔗?”

  “蔗糖是抢手货,利润极厚,考其生长所需水热土壤。台湾恐怕比闽粤更胜一筹。反正现在台岛上就一些海寇,他们只需要港口,不要土地,此时不占更待何时?”徐元佐道。

  如今台湾还没有人种植甘蔗,大明的白糖出口全靠广东和福建。开发台湾的最大难度并不在当地的猎头土著。而是以疟疾为首的各种热带病。徐元佐并不相信中医无所不能,但是现在除了中国有医术之外,全世界都没医术啊!好歹道士们已经将对疟疾有效的药物范围缩小到了一定程度,具体该怎么用,只有进行人体试用才知道了。

  一念及此,徐元佐又在想:是否要把李腾那个炼丹士带上呢?不过考虑到李腾肩负着理化启蒙的重任,还是多带点医生,以数量进行弥补吧。好在明朝的医生已经不是唐宋那样的纯传统医生了。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的时候,阿拉伯医术也流入了中国,虽然影响不大。但是给明朝的医生们带来了新的视野。虽然华佗时代就有外科手术,甚至开颅的传说,但是分门别类进行外科手术阐释的出现在明朝,并非偶然。

  如今写出的陈实功才十六岁,还在学习阶段,显然靠不上。

  徐璠不知道短短几息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