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七 丰财之议
��开垦屯田万顷,已然是我汉人土地!此地广阔。虽一隅可抵一省,焉能算是得不偿失?更何以说弃便弃?”辽东是李成梁的根基所在,世代所居,他完全不能想象若是朝廷弃了辽东。自己将何去何从。

  李腾坐在一旁,眼帘微闭,一副神游物外的模样。他心中却是没有歇着,暗说那徐元佐:这真是借来的袜子不穿鞋,拿着张江陵的名头使劲祸害人家。张江陵也是夜路走多了终见鬼,大风大浪里闯出来。却在阴沟里翻了船,竟然会给徐元佐这么大的空子钻。

  他知道诸位宰辅之间的明争暗斗,当然不信张居正跟徐阶情同父子,爱屋及乌才如此信任徐元佐。多半是被这位动了心,只是不知到底是什么筹码,这般值价。

  徐元佐轻轻抬手:“大帅不必惊慌,风言风语本无根底,只要咱们根子扎得深,谁都动不得。”

  李成梁正色道:“还请敬琏教我。”他以为张阁老已经给了徐元佐方略,所以原话是“敬琏教我”,翻译过来则是“敬琏以张阁老之方略教我”。为了避文武交通之嫌,他不敢提张居正的大名,以为徐元佐也是一般考量,却不知道这些都是徐元佐的私货。

  徐元佐也不介意李成梁有所误会,实话实说道:“他们要利,咱们给他们利便是了。”

  李成梁苦笑道:“这固然是务本的法子,可惜辽东之地产出有限,至今虽屯田万顷也难说能够自给自足。哪里还有多余的财物贡奉京中?”

  “边墙外。”徐元佐道。

  李成梁更是像是吃了黄连,道:“敬琏啊,你有所不知。朝廷允许那些夷人市易,正是可怜他们穷困。他们也就是拿些山珍、马匹换点粮食,许多部族连棉布都没见过呢,能榨出什么来?”他猜张阁老最多也就是给个釜底抽薪的方略,具体如何办就得看他自己了。至于这个边墙外的主意,如此不着调,多半是徐敬琏自己想出来。

  徐元佐笑道:“山珍也有贵货啊。咱们且只说两样现成的,若是卖到关内,多的不说,倍利总是有的。”

  李成梁道:“李某在辽东时日也不短了,却不知道辽东还有这宝贝。”

  “一者毛皮,再者人参。”徐元佐道。

  李成梁想了想,道:“辽地毛皮的确不错,商路也是有的,只是获利真的不高。至于人参,敬琏是有所不知啊。根本运不到关内。”

  徐元佐在京师时候已经打听过了毛皮的价格,从相对价格而言,的确不算贵,而且乏人问津。这一度让徐元佐十分困惑。因为就保暖而言,毛皮绝对秒杀这个时代的纺织物。再者说,虽然没有达到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代,但是北京的冬天已经很寒冷了。

  仔细察访、分析之后,徐元佐方才得出两个结论:首先是毛皮制品的样式单一。除了做斗篷之外。也就暖帽才用。用途既然少,销量也就不高了。

  其次是没选对市场。

  首都说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却要看情况。

  在宋朝以前,国家以首都为核心朝外辐射,首都的确是首善之地。宋亡之后,蒙元将天下宝物都汇聚到了大都,用以享受,北京也可以算是首善之地。然而国朝靖难之后,天子坐镇北京是为了守国门的。全国的首善之区却是在江南的苏松常应四府。

  嘉靖之后天下贸易首重白银,江南的首善地位也就更稳固了。当然,闽南广粤可能窖藏的白银量更多,但那边暂时还用不着毛皮。

  毛皮作为奢侈品,显然应该把市场放在同样有需求,同时又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