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 堂会
�的内容。因为还没有定稿,所以看起来还颇为散乱。

  “这是我找人收集的漕运花费,还只是草稿。”徐元佐让众人翻阅。

  众人随便翻了翻,但见里面不是县志、府志,便是实录、邸报,都有书、卷、章号,果然是“历历可查”。他们不是做学问的人。不会真的去查,反正只要有这些东西在,说话腰杆子也就足够硬了。

  徐元佐喝着茶,从容道:“大家只有确立了这个心思。咱们才好继续往下说。”

  众人纷纷应道:“正是为了国家朝廷效力!漕运苦民久矣,早该走海!”唱高调谁都会,何况这高调唱得有板有眼,有理有据。

  徐元佐面露笑意,道:“大家齐心,大事定成!”

  “还要仰仗徐君。”有人捧道。

  “非也。”徐元佐摇头摆手:“这事恐怕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行。上至阁辅。下至书吏,咱们都得一一攻关。务必要叫朝中有个共识:只有走海有利于国朝,只有走海才能富国富民。此番徐某入京之后要去拜见张相,也会求见大司空,至于其他,恐怕力所不逮。”

  徐元佐自己报了门路,其他人也知道该有所表示。

  被徐元佐称作世兄的唐公子坐在徐元佐下手,属于第二尊位,自觉接口道:“我当游走兵部,拜见本兵霍思斋,请他沟通运军之事。”运军是卫所编制,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专门有一个提督漕运总兵官管辖。

  明朝士人只能进入广义上的文官体系。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却主要是靠世袭,其中流官也有,但同样出自世职军户。比如今年正月新任命的提督漕运总兵官,便是总督京营戎政、镇远侯顾寰。

  对于士林的延伸——商贾而言,要公关流官还有各种关系网可用。要经营勋贵圈子,难免力所不逮。

  徐元佐走张居正、工部尚书朱衡的路子,这是提纲挈领,堂堂皇皇列阵对敌。唐公子自告奋勇走兵部尚书的路线,谋取兵部支持,这是出奇制胜,釜底抽薪。众人知道徐元佐的来历,自然不会怀疑他能否见到张居正。然而这位唐公子却是名不见经传,难免有人会心生疑窦。

  “听闻本兵乃是山西人,与我江南实在相隔甚远。不知这位唐世兄……”有人犹疑道。

  徐元佐呵呵一笑,替唐世兄接过这招,笑道:“是徐某无礼了。这位便是上海唐副宪的长孙,讳明诚。号文镜。唐副宪当年奉敕总理山西盐政,蜚声天阙,想来是那时候便结下的善缘。”

  这些话唐明诚正不好对外夸奖,有徐元佐代劳,只是微笑颌首。显得谦逊儒雅。

  众人一听这位也是三品高官之后,更添了一层信心,顺着次序将自家在京师的渠道门路都报了出来。

  松江府华亭、上海两县在嘉靖早年着实出了不少进士,莫不是位居高位之后致仕的。嘉靖中晚期虽然也有进士及第,可惜现在要么是外任,要么是赋闲,颇有些青黄不接的感觉。不过各种关系转下来,基本还是能够找到点门路的。

  松江这边说完,轮到苏州那边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

  这些太仓嘉定的商贾,实在是没有路子。才来抱徐元佐的大腿。

  “说来惭愧,乡党中但凡在京师有门路的,都已经自己去了。”一位苏商道。

  松江这边不少人脸色顿时就y沉下来。

  ——你们自己人都不带同乡玩,却来找松江人寻分润,当松江�